摘要:当前我国查明铁矿矿区数超4700个,查明资源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基础储量为200亿吨,大型矿区铁矿资源储量占比达7成。储量看似不低,能排入全球前五,但铁矿石的平均品位过低,只有30%多一点,仅为澳大利亚或巴西铁矿石品位的一半。品位大于50%的富铁矿不过10亿
当前我国查明铁矿矿区数超4700个,查明资源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基础储量为200亿吨,大型矿区铁矿资源储量占比达7成。储量看似不低,能排入全球前五,但铁矿石的平均品位过低,只有30%多一点,仅为澳大利亚或巴西铁矿石品位的一半。品位大于50%的富铁矿不过10亿吨,尚不足一年的进口量。
作为我国铁矿石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辽宁省以“储量丰、产量稳、技术强”的产业特征,长期占据全国铁矿石资源的战略核心地位。其探明铁矿资源储量超200亿吨,在全国各省区中一骑绝尘,稳居首位。
鞍山本溪铁矿石矿带
辽宁省铁矿资源高度集中,呈现“南北双核、多类型并存”的分布特点。其中,鞍山-本溪矿带是全省乃至全国铁矿石资源的“心脏地带”,探明储量累计资源量达150亿吨,远景储量超200亿吨,年开采能力2亿吨。
这一区域以“鞍山式”沉积变质型磁铁矿为主,矿体埋深50-800米,平均厚度20-150米,矿石平均品位约30%-40%。核心矿区比较知名的铁矿有大孤山铁矿、齐大山铁矿、弓长岭铁矿。
大孤山铁矿地处鞍山东南部的千山脚下,占地面积约十平方公里,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最初由日本人开采,矿山资源遭到疯狂掠夺。二战后期,苏军出兵东北后,大孤山铁矿厂遭到疯狂掠夺和严重破坏,所有设备及物资全部被抢光。
1954年,大孤山成为一座机械化生产的大型露天矿山,是鞍钢矿石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历经百年开采,大孤山铁路已经从一座高280米的矿山变成了深286米的矿坑,整个矿坑呈倒金字塔形,矿坑周围是一圈圈蜿蜒的矿道,是亚洲最深铁矿。
齐大山铁矿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年设计生产能力1700万吨铁矿石,是鞍钢集团的主要铁矿石基地之一。弓长岭铁矿位于辽阳市弓长岭区,直是鞍钢的主体矿山和高品位富矿的主要供应地,平均品位达63%,最高品位达68%,现有井采、露采两种开采方式。
本溪的铁矿储量与鞍山不分伯仲,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达108亿吨,可开采储量在30亿吨以上。埋深达404-1934米,矿体厚度平均246米,出产的铁精粉具有低磷、低硫、低杂质优势,用其生产的铸造生铁享有“人参铁”美誉。
辽西地区以赤铁矿为主,品位25%-35%,探明储量约5亿吨,但开采成本较高;辽东地区则分布少量高品位磁铁矿(品位≥45%),但规模较小且多与铜、钴等金属伴生。
贫矿主导技术突破提升竞争力
辽宁铁矿资源以中低品位贫矿为主,全省平均品位约32%,贫矿占比高达90%,富矿(品位≥50%)仅占1.2%。这一特点与全球主要铁矿石生产国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但其通过选矿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鞍山地区通过磁选-浮选工艺可将精矿品位提升至67%,选矿回收率达88%,居国内领先水平。思山岭铁矿虽平均品位仅31.19%,但因其矿石可选性良好、有害元素含量低,成为国内深部贫矿开发的典范。
辽宁铁矿产业的布局以鞍钢、本钢等大型钢企为核心,形成“资源-冶炼-加工”一体化链条。鞍山地区露天矿开采成本约280元/吨,较进口矿低40%,成为本地钢厂低成本原料供应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开采模式面临环保与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为此,辽宁率先探索深部开采与绿色矿山技术,鞍钢试点无人化智能采矿系统,开采深度突破1000米,进一步挖掘了开发产能。
从辽宁的铁矿石储量来看,其产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按照当前铁矿石产量计算,足供开采80年之久,奠定了其在全国铁矿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战略后备力量。
来源: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