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尘遍路日记:成为安静吧 | 最深之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2:00 3

摘要:竹林寺位于高知市五台山,别称竹林密寺,真言宗智山派寺院。本尊为文殊菩萨。圣武天皇(在位724-749年)做了登上中国五台山向文殊菩萨参拜的梦,梦醒后命令行基菩萨寻找与五台山山容相似的灵地。行基菩萨找到这片土地,觉得适合天皇的灵梦,于是在檀木上雕刻文殊菩萨像并建

竹林寺本坊书院庭园。作者供图

今天的行程是两个。

从高知车站,坐My Yu巴士,车程25分钟,到第三十一番竹林寺。

竹林寺位于高知市五台山,别称竹林密寺,真言宗智山派寺院。本尊为文殊菩萨。圣武天皇(在位724-749年)做了登上中国五台山向文殊菩萨参拜的梦,梦醒后命令行基菩萨寻找与五台山山容相似的灵地。行基菩萨找到这片土地,觉得适合天皇的灵梦,于是在檀木上雕刻文殊菩萨像并建造正殿安置。大同年间(806-810年),弘法大师在游历修行途中将此寺变成了灵场。

四国的寺院,相比本州尤其是京都的寺院,一般来说会比较简疏,但竹林寺的本坊书院庭园,却相当考究,有一种特别的高超气息。肯定是有来头的,这不奇怪,但有这么大的来头,还是有点意外。这个庭园的造庭师是梦窗疏石。

梦窗疏石(1275-1351年),是镰仓末期至室町时代的著名高僧,担任过京都南禅寺和镰仓圆觉寺的住持,创建了京都的天龙寺。除了在佛教领域的斐然成就之外,梦窗疏石是一位杰出的造庭艺术家,代表作有京都的南禅寺南禅院、天龙寺曹源池庭园、西芳寺(苔寺)、镰仓的瑞泉寺、岐阜县多治见市的永宝寺等。疏石曾在四国高知五台山建造“吸江庵”修行了两年多,其间建造了竹林寺庭园,置枯泷于枫林之中,深秋时节景象尤其艳美。疏石造竹林寺庭园时,想象了中国的庐山和洞庭湖的景观,借坡筑园,山和石各自安稳,松和枫相互依偎,檐廊下方一条小沟渠,很轻微的流水声,清澈又缱绻。我在初秋青枫环绕之中,想象了这个寺院在深秋被红叶笼罩的样子。初秋至深秋,一头一尾,真想临空跃起,一脚跨过去。

在竹林寺,我圆了一个心愿。

我在《深过最深之水——日本艺术行走随笔》里有一篇写京都的青莲院,其中有一段我写道:

“再到青莲院是夏天。大樟树依然魔性生长着,比冬天更妩媚。这次在青莲院待了很久,没去看锦鲤,就这么坐在榻榻米上望着庭园。高温中,等着隔一会儿来一阵的细微的凉风,渐渐真的就凉快下来了。还是因为心静。

旁边偶有迷糊着躺下去的游客,被工作人员轻声劝起。京都寺庙的榻榻米不能躺。如果没这条规定,肯定睡一地人,尤其是夏天。”

我去过日本很多寺庙,很喜欢坐在榻榻米上,良久地眺望庭园。其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躺下来,如果小睡一会儿更好。不过就算躺一会儿也很好了。

这个愿望终于在竹林寺的本坊书院庭园实现了。这一天的探访四下无人,连寺庙工作人员也没有,就我和谭卫东两个人。于是我躺下了。

躺在榻榻米上,庭园的青翠之色漫过来覆盖在眼帘上,微风顺势低拂,像一股清新的鼻息似的,绕上了面颊,丝丝缕缕。每当这种时候,美之悲哀会涌上心头,期望此刻留驻的念头也会十分强劲,同时,自我训练对当下的珍惜以及对当下的所有不必执着流连的心意也更为强劲有力。

可能就是因为当时那种相互交缠的心念过于强烈,所以在记忆中,那一刻也十分深刻。此刻行笔,印记还相当鲜明,特别是最难以保存的触觉,还留存在记忆里。当然,我知道,渐行渐远,总会遗忘殆尽。

算了算今天的时间安排还比较充裕,于是去看了竹林寺山门左手处的宝物馆,里面收藏着藤原时代到镰仓时代的国家指定重要文物的17尊佛像。每次看文物,我都是看个稀奇,还是底子太浅,看不明白,但古代宝物那种笃定静美沉郁的气息是能充分感受的。

出了竹林寺开始今天的徒步,出山门时,见门口的入杖石缸插着几根竹杖,石缸上贴了一个说明,免费取用,用完请放到下一个灵场以便他人使用。谭卫东说,竹林寺出去好像是下山的路,据说不怎么好走,我们还是一人拿一根吧。

竹杖起了大作用。竹林寺一出来,就走上了乱石交叠的古遍道,且是下降幅度不算小的下坡路。登山的人就知道,这种路对膝盖的要求很高,或者说对膝盖的损伤很大。有了一根竹杖就缓解多了。

旁边走过去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出头的男士。在这种路上还这么快速移动,身体条件太好了。他可能听到了我们的几句话,都下去了又走上来,递给我俩一人一颗水果糖。他说他来自台湾。这次是走第三趟遍路了。我们纳闷他为什么这么利落,身上连个背包都没有,然后在便道与车道连接的转弯处,看到他骑上他的自行车,一溜烟就骑走了。原来是一个自行车遍路者,行李都在车上呢。

从第三十一番竹林寺到第三十二番禅师峰寺,遍路距离是5.2公里。好在下山的乱石路不长。之后是乡间平路,顺着沟渠走,时不时遇一丛野花,心生温柔。经过河道,穿过大桥的下方,看到小红人贴在桥墩处,好奇这个位置会有几个人发现。穿过安静的村庄,还是四下无人。其中一段路,左手边是安静的小河,右手边是安静的田野,视线纵深又开阔,云朵落在前面的山头上。遍路徒步的美妙之一在于会走各种各样的路。时至九月下旬,快要入秋了。行于路上,夏天的温度和景色依旧,但感觉它们都有点摇晃,特别是一股风吹来的时候。

第三十二番禅师峰寺,行基菩萨于奈良时期开基,御本尊为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当年空海在四国修行求闻持法时,在此寺为祈愿海上航船安全,雕刻了十一面观世音菩萨。松尾芭蕉曾经到过这里,留下一首俳句,“木枯らしに 岩吹き尖る 杉间かな”。木枯らし在日语里指的是凛冽的寒风。寒风猎猎,岩石尖利,杉树之间可见此景。也可以理解为形状尖利的岩石是被千万年的寒风吹塑而成的。

禅师峰寺既然有个“峰”字,那肯定是在山上,而且是山顶。好在山不高。登上山,鞠躬后进山门,净手池洗手漱口,拜谒本堂和大师堂,到纳经所纳经。然后在寺院里游览。山顶寺庙一般都有观景台,俯瞰下去,海面和海边的房屋展现在脚下。没有风的海面真是太安静了,这么大体量的安静,相当慑人。难怪禅师峰寺御咏歌的第一句就说,变得安静吧。也可以理解为,成为安静吧。安静在这里就是名词,身体被山风吹拂(不是寒风,而是凉风),眼前的景象一动不动,好像不是实景,只是一幅图。

我打开在山下自动贩卖机上买的饮料喝。找个动作来对应面前的“图”。桃子汁,相当美味。

从禅师峰寺下来,在丸山通站等公交,看站牌上写着15:00有一趟车。15:00,准时来了一辆车,停在我们前面,是一辆很小的巴士,车身上很大的“医疗”字样,车内除了司机没有其他人。这分明是乡间的救护车嘛。司机对我们微笑。一时不敢上,仔细问了确认真是公交车。想想这种安排真是合理,乡间地广人稀,把公交和救护车融为一体,物尽其用。

我和谭卫东都没有坐过救护车,感觉很新鲜有趣。路边滑过“高知县立牧野植物园”的路标指示牌。牧野植物园就在竹林寺旁边不远,我们因为行程安排的限制,没有去。牧野植物园,是为纪念在植物分类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的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1862-1957年)而建立的。牧野富太郎是四国高知人,出生时的村落就在我们今天行程的附近。他在日本被称为植物学之父。在四国的这些天,NHK的晚间黄金档在播电视连续剧《璀璨》,是牧野富太郎的传记剧,由神木龙之介主演。四国的各个车站都贴着这个电视剧的海报。我平时没有看电视的习惯,旅行时在住处也不看电视,因为电视剧宣传攻势强劲,加上神木龙之介是我喜欢的演员,就看了几集。神木演这种淳朴专注的科学家还挺合适。

救护车到了后免町站,把我们放下,司机大声说着感谢,喜滋滋地开走了。我们要在这站转车回高知车站。救护车在日语里发音为“QQ侠”。感觉真是挺Q的。

我们从竹林寺山门拿的两根竹杖,已经插到了禅师峰寺净手池前的入杖箱里了。

洁尘

责编 邢人俨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