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发布截至2025年3月底的季度报告,以及2025财年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25财年营收达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距离万亿规模仅差36.53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259.76亿
5月15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发布截至2025年3月底的季度报告,以及2025财年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25财年营收达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距离万亿规模仅差36.53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259.76亿元,同比增长77%;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1581.22亿元,与上年的1574.79亿元基本持平。
其中,也披露了阿里本地生活及大文娱相关业绩表现。
【观点一:本地生活服务的订单增长与AI赋能双轮驱动 】
财报显示,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阿里2025财年数据显示,财年内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至670.76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EBITA亏损36.89亿元人民币,较2024财年的98.12亿元,亏损大幅收窄62%。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2025财年,阿里本地生活集团以“订单规模扩张+AI技术提效”为核心策略,实现收入双位数增长与亏损大幅收窄。其中,饿了么通过优化配送算法和商家运营效率,加速推进AI应用,在商家端通过智能定价、动态补贴提升转化率,在骑手端优化路径规划降低履约成本。高德地图则依托LBS(地理位置服务)技术,深化“地图+到店+到家”场景融合,成为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随着单位经济效益不断扩大,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有望迎来扭亏为盈的重要转折。
【观点二: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加剧】
陈礼腾表示,京东外卖的入局,打响了2025年数字生活服务市场竞争“第一枪”。京东、美团、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三家形成了以外卖为核心的即时零售新“战事”。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依托平台流量与品牌资源,淘宝闪购团队推动了大批品类以及品牌入驻,拥有丰富的商家和商品供给。饿了么则通过社会化仓配、超算调度平台、地图技术等成熟的即时履约能力,实现履约。淘宝闪购以“轻资产重协同”的策略,将多年布局即时零售的积累,与饿了么成熟的即时履约能力和城市网格化运营能力结合实现的高效协同,低成本地复用了淘宝的用户规模和线上运营优势,以激活高频消费品类爆发式增长。
庄帅进而表示,在存量市场阶段,平台间的竞争早已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争我夺,各大平台将进入生态协同体系的竞争,份额的增减则在于协同效应的强弱。
【观点三:大文娱业务:内容创新与技术突破实现盈利 但挑战仍存】
财报显示,阿里大文娱集团2025财年营收222.67亿元,同比增长5%。经调整EBITA为亏损5.54亿元,同比收窄64%。此外,一季度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终结多年亏损局面。
陈礼腾表示,阿里大文娱业务实现全年亏损大幅收窄,Q4扭亏为盈的转折源于以下原因:
(1)内容方面,优酷通过成本控制和内容变现能力提升显著改善经营效率,如引入“短剧+长剧”混合模式降低内容投入风险;大麦网依托演出赛事线上票务平台,GMV同比增长4%,带动收入增长;
(2)技术突破上,AI成为核心驱动力:优酷利用AI进行内容推荐和用户画像分析,提升会员转化率;大文娱集团探索虚拟拍摄技术商业化路径,通过虚拟制片降低影视制作成本;
(3)成本控制上,阿里大文娱的扭亏为盈不仅依赖短期成本削减,也受益于长期战略协同,如阿里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其提供算力支持。
业务上,阿里大文娱的主要对手也涵盖了多个领域:在线视频领域有腾讯视频、爱奇艺、B站、芒果TV等;在音乐领域有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在演出及票务领域有猫眼、摩天轮等。陈礼腾表示,大文娱业务仍需警惕内容投入与回报的不确定性、AI技术商业化落地压力、竞争加剧与用户需求分化、成本控制与内容质量的平衡等挑战。
来源:单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