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印发方案 加强网云算数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推动国产大模型在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09:12 2

摘要: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加强网云算数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强化网、云、算、数、安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石支撑作用,全面促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社会领域建设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加强网云算数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强化网、云、算、数、安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石支撑作用,全面促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社会领域建设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开展五大行动 统筹规划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西安将按照需求牵引、适度超前、共建共享、安全可控的建设原则,统筹规划构建以网络为传输动脉、云为融合基座、算力为关键支撑、数据为核心要素、安全为坚实屏障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全方位提升政府运行效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和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强大基础支撑。

开展多网融合提质升级、云资源集约增效、AI数算融合、数据流通利用、网络和数据安全护航五大行动,到2025年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支撑数字政府建设和智慧城市管理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到2026年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纵深推进,全面提升运行绩效,实现全域贯通和高效协同,成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构建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打造试点标杆

在实施多网融合提质升级行动中,构建高性能政务网络体系,提升政务网传输速率,扩容互联网出口带宽,全面提升网络支撑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骨干网络部署200G/400G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骨干网带宽达到10Gbps,网络延迟控制在2ms以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Gbps。

加快部署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城市级物联设施统一纳管平台,实现市政、交通、城管执法、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生态环境、气象等领域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感知数据共享利用。到2025年底,建成物联设施统一纳管平台;到2026年底,实现物联网主城区和重点区域全覆盖。

统筹全市各行业领域卫星遥感监测需求,构建统建共用的卫星遥感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推动卫星遥感与业务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实现监测预警的精准化、智能化,提升城市运行的安全韧性和精细化治理水平。2025年,开展秦岭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2026年,统筹开展城管执法、应急管理、水务、交通等领域应用。以西咸新区为试点区域,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打造技术融合、全域覆盖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试点标杆。

今年底完成国产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在实施云资源集约增效行动中,推进政务云规模能级提升,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政务云体系,全面支撑各级各部门数字政府建设弹性扩展需求。提升政务云管理运行质效,到2025年底,完成政务云制度标准体系和平台建设,政务云资源使用率不低于25%;到2026年底,政务云资源集约化管理效能全面提升,政务云资源使用率不低于35%。

在实施AI数算融合行动中,建设自主可控政务智算资源池,到2025年底,完成政务智算算力调度平台建设,实现30P算力供给能力;到2026年底,政务智算算力提升至100P算力。建设全市统一的算力调度平台,优化智算算力布局,推动算力资源多元供给。到2025年底,完成平台建设,开展算力统筹调度、运营和服务,全市智算算力规模达到600P;到2026年底,全市智算算力达到700P。推进政务智算大模型管理应用,到2025年底,完成国产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推动在政务服务、12345市民热线、智慧交通、城市运管服和城市生命线等领域构建智能体应用;到2026年底,实现大模型与各业务系统无缝对接。

打造城市数字孪生底座 实现“一网统管”

在实施数据流通利用攻坚行动中,构建软硬一体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平台,到2025年底,完成基础底座建设,接入300个市场主体、不少于500个数据产品,基本具备数据流通利用能力;到2026年底,接入市场主体不少于1000家,接入数据产品不少于2000个,打造不少于5个跨区域、跨行业综合数据流通利用场景,实现全国范围数据流通利用互联互通、互信互认。优化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中枢平台,实现云、网、数、应用等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提质扩面。

构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和高质量数据集,建立数据供、需、服、运、管五方协同的数据流通利用运营体系。到2025年底,面向全社会打造至少10个可信数据空间,聚焦重点领域,建成10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到2026年底,打造至少30个可信数据空间,建成30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

依托CIM(城市信息模型)等公共基础支撑平台,汇聚全市三维数据和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数据,构建全域感知、智能分析、动态迭代的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全面支撑城市“一网统管”。到2025年底,建成数字孪生底座平台,并推进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领域应用;2026年推进其在工建审批、城市体检、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市区两级协同应用。

打造一体化安全运维体系 护航网络和数据安全

在实施网络和数据安全护航行动中,打造一体化安全运维体系,建设一体化安全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置,提供全面的基础防护。到2025年底,上线一体化安全运维管理平台并提供服务;到2026年底,建成全面有效的安全运维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实施政务网量子加密安全提升,提高政务网抗密码攻破能力,大幅提升政务网安全性和数据可靠性。构建云密码服务平台,为全市政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密码服务,保障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强化自主可控信创安全适配,分阶段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国产化适配改造,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

开展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安全技术应用,在我市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开展隐私计算技术验证,建立隐私保护标准规范,研发设计芯片级隐私计算终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据资产运营管理领域应用,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文艳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