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控最严密的花展用科学讲清罂粟的“两面性”5月17日-18日是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活体罂粟暨禁毒展”正在同期展出这种能长到1.5米高的草本植物花朵艳丽果实却藏着自然界最复杂的“化学实验室”植物所科研团队监测了罂粟从幼
监控最严密的花展
用科学讲清罂粟的“两面性”
5月17日-18日
是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以下简称“植物所”)
“活体罂粟暨禁毒展”
正在同期展出
这种能长到1.5米高的草本植物
花朵艳丽
果实却藏着自然界
最复杂的“化学实验室”
植物所科研团队
监测了罂粟从幼苗到成熟的各生长阶段
将根、茎、叶、花和果实全部“拆解”
破译了罂粟生物碱合成过程
追踪了有毒生物碱的“流动地图”
科研人员发现
果实是罂粟毒性的“终极加工厂”
当花瓣凋谢
蒴果内的细胞会迅速合成
吗啡、可待因
幼根则是“原料库”
刚长出2厘米的嫩根
就有大量基因在“忙碌工作”
为后期的“生物碱工厂”囤货
有了这些发现
就像拿到了植物“制药”的设计图
未来或许能让酵母“学会”合成吗啡
既避免罂粟滥用
又能源源不断生产良药
罂粟科不只有“危险分子”
有的罂粟不含成瘾成分
纯粹用颜值“圈粉”
例如花瓣像泼墨画的黑环罂粟
花瓣薄如蝉翼、绚丽多彩的冰岛罂粟
有的罂粟可以制药
还有的可用作科研
比如绿绒蒿属
堪称“高山美人”
在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雪域高原
亭亭玉立
为研究植物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
以及研发创新药物
提供线索
从播种时的实名登记
到展览后的全株销毁
展览的每个环节
都有24小时监控和公安人员监督
确保这些植物
只在科学的轨道上“绽放”
来源:中科院之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