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掌故 | 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7:55 2

摘要: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其回忆录《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说:“私立武汉中学设在武昌,是几个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我是创议人之一。”

原创 严昌洪

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其回忆录《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说:“私立武汉中学设在武昌,是几个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我是创议人之一。”

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董必武与张国恩、詹大悲、李汉俊等人认识到中国革命要采取能唤醒群众、接近群众的方法,即办报纸和办学校。办报纸因故未果,他们便从办中学开始,然后徐图扩充。他们从上海回到武昌,住在巡道岭湖北省教育会内,着手筹办学校。当时办私立中学先要解决5个问题:(1)校址、校舍问题;(2)开办费和基金问题;(3)董事会与董事长问题;(4)教员职员问题;(5)立案问题。

关于校址、校舍,他们在教育会西北角找到一所房子,门在涵三宫南面小巷内,曾办过学校,有三间教室(其中有剩存的一些桌椅),一间大办公室,还有一个风雨操场,大小几个院子,有可供学生食宿用的两排房间,是开办初期比较理想的校址。

关于开办费和基金问题,董必武、张国恩约请其他朋友为创办人,其中雷大同出资120元,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刘觉民各捐20元,共得240元,解决了开办经费。董必武为凑足20元钱,脱下身上皮袍送进当铺,时值春寒料峭,幸得同事借给棉衣御寒;立案基金则由董必武、张国恩找同乡商人张平阶出具了一张存款2万元的条子。

关于董事会和董事长问题,9位创办人为学校董事会董事,公推竹溪人湖北省议会议员郭肇明担任,郭忙,不能参与董事会实际事务,又公推郭的同乡崔琴甫为董事。于是,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刘觉民、雷大同、郭肇明、崔琴甫11人组成了董事会。

关于教职员问题,公推私立中华大学教授刘觉民为校长,倪季端任教务兼监学,江文波任总务兼监学。各门功课由董事和校领导们分担,刘觉民教修身,董必武教国文,李咸三、江文波教历史,倪季端教英文,刘质如、崔琴甫教数学,刘质如还兼教图画。其余则由陈潭秋教英文,曾雨村教地理,熊连城教图画,手工、音乐、体操请其他学校教员兼教。教职员的配备是很整齐的。

关于立案问题,校董事会决定学校名为“私立武汉中学”,遵照教育部制定的私立中学校章程呈请立案,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1920年4月,私立武汉中学正式开学,学生男女兼收,提倡白话文。董必武主持校务,亲自定校训为“朴、诚、勇、毅”。

1920年8月,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武昌府院街建立,武汉中学的教师董必武、陈潭秋及董事张国恩是创立者。不久,董必武等人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1月,董必武等人又在武汉中学建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就是在武汉中学召开的。董必武等人以武汉中学为据点,在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开展党团组织发展工作,并指导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开办识字班、平民夜校,提高下层人民的文化和革命觉悟。

1921年,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党组织赴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回武汉后以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党组织发展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武汉早期共产党员中,陈潭秋、陈荫林、刘子通、黄负生等人都曾在武汉中学任教。曾在武汉中学代课的李汉俊是武汉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组织建立的指导者,他与董必武、陈潭秋被认为是曾在武汉中学工作过的3位中共一大代表。在武汉早期党组织的最早的7名成员中,有3人来自武汉中学。在武汉中学培养的学生中,不少人走上革命道路,乃至成为革命的骨干、领导者。

1927年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在起义的10位领导者中,就有潘忠汝、王志仁等5位毕业于该校,其中潘忠汝任黄麻起义总指挥。据不完全统计,曾在武汉中学执教或求学的中共党员有近40人。有的学生毕业后成为家乡党组织的负责人,如中共黄安特别支部创始人董贤珏、王鉴、雷绍全等,中共麻城特别支部创始人邓天文,应城县特别支部创始人万作霖,钟祥党组织创建者费必生,竹溪县特别党支部创始人华丽中,黄陂县回龙潭支部创始人刘家练,大悟县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张书田,当阳县党小组创始人李万英,京山县县委组建者袁传鉴等,都是武汉中学毕业生。

寻访合影。丁翌摄

1928年武汉中学被当局封闭。1965年重新建设,仍称武汉中学。至今校内仍保存着的“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的建筑,为文物保护单位。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47年民众乐园南洋大楼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来源:人文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