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下午4点左右,埼玉县三乡市某个寻常住宅区,一群戴着黄色通学帽的小学生正结伴放学回家,边走边笑,沿着道路内侧有序前行。这是他们每天都会经过的一段路。
5月14日下午4点左右,埼玉县三乡市某个寻常住宅区,一群戴着黄色通学帽的小学生正结伴放学回家,边走边笑,沿着道路内侧有序前行。这是他们每天都会经过的一段路。
就在这样如常的一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一辆灰色SUV从路口右转,毫无预警地径直冲向孩子们的队伍。四名六年级男生瞬间被撞倒在地,现场响起一阵撕裂的尖叫与慌乱。
肇事车辆在撞人后短暂停靠路边,车门打开,两名成年男子相继下车,一人白裤,一人黑裤。
他们走向孩子群中,合掌致意,轻轻点头,嘴里反复说着“对不起”。
乍看之下像是出于礼貌,但下一秒这场“有小礼”的表演戛然而止。
“车停在这儿太碍事了,我们把车挪一下。”他们对事故现场的大人说着,随即重新上车,一脚油门疾驰而去,留下一地惊魂未定的孩子和站在原地错愕的居民。
事后据一名目击事故的小学生说:“那辆车撞上后面的4个男孩,他们看起来很痛苦”。
另一位孩子描述得更具体:“司机下车的时候脸上还有点笑,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他穿着黑T恤,是个光头的叔叔,看起来五十岁左右。他根本没去看那些倒下的男生,只说‘这边碍事我们换个地方’,然后就跑了。”
案发地点距三乡JCT不到1.5公里,是一片典型的低层住宅区,街口就是当地小学,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
四名受伤的小学生中,一人右腿疑似剥离性骨折,另外三人轻伤。
事发时正值放学高峰,已有不少人聚集,多段行车记录仪和手机画面记录下了事故与逃逸全过程。
行车记录仪提供者表示:“看到车逃跑的瞬间,我丈夫当时还在车里,在那辆车正后面,大概是觉得不能让它跑了,就没有多想地追了上去。”
但灰色SUV穿过小巷、逆行加速,再一个急转弯摆脱尾随,扬起尘土逃之夭夭消失在暮色中。
就在全网关注逃逸者行踪时,案件于第二天下午出现突破。
警方根据沿线监控锁定车辆行踪,于15日下午在事故地点两公里外的
员工宿舍停车场,发现了肇事车辆。
这是一辆灰色的SUV路虎卫士,车门紧锁,车主也无法联系上。这是一款售价在日本起步800万日元以上、部分车型甚至突破千万日元的高端进口越野车。
车身右前方有明显擦痕,疑似撞上路边挡墙。
附近小学生曾目击车子大幅向右打方向,“撞上孩子再擦到墙”,并非直行事故,而是主动变向造成的撞击。
据悉,车停在一栋建筑公司名下的员工宿舍楼前。该建筑公司社长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他认识视频中的两人,是三个月前离职的外包工,曾负责拆迁作业。“他们工作时挺认真,也没闹过什么事。”社长补充,两人为中国人。
社长也直言不解:“他们又不住这儿,为什么把车丢在我们楼下?出了事不是该报警吗?为什么要逃呢?希望他们能尽快自首吧。”
不过多位附近居民证实,这辆大型SUV在这里并非首次出现,甚至从1~2年前开始,每月就偶尔停放一次,“狭窄的巷口,他们要反复切入好几次才能开进去。”“太吃惊了。因为说是川口车牌,没想到就在这么近的地方。今天也一直在新闻中播出。”
这座三层建筑看似普通,但被居民称作“外国人宿舍”。有邻居表示,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外国男性,“4~5人一起住”,多在清晨五点半集体出门、骑车上下班,看起来像是工地或工厂员工,“不是家人关系,像是同事”。
目前尚不清楚逃跑中的两名男子与该住宅人员之间是否有关联。15日下午2点过后,返回的住户陆续被警方带走进行问询。
警方现已将此案定性为“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正调取沿线监控与目击者资料追查其踪迹。
事发后,当地小学紧急发布通知,提醒家长加强接送安排,同时呼吁社会共同守护孩子们的上下学之路。
一位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说:“平时他都说不用接他,但今天说希望我去接他。”
这起事故与大阪的蓄意撞击案不同,没有精神病背景,也没有明显的复仇动机。更像是一种冷漠的逃避,是成年人明知后果,却依旧选择不面对的“无大义”行为。
但说到底真正令人愤懑的并不仅是那两个逃逸的男人。而是这类人——明明身在异国,仍然屡屡犯下低级甚至恶性的错误,他们不光害人,更是损害了海外华人的整体形象。
在日本这样高度讲规则的社会里,个别人的恶行常常被放大成一群人的“素质写照”。你可以说这不公平,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换位思考下,要是同样的肇事逃逸事故发生在大国,那搞不好会演变成“日本人与犬不得入境”。
说来小编昨日看到新闻报道发生在埼玉时,心里就有点担忧搞不好又是“自己人”,埼玉县川口市历来是华人居住区(比如那位开煤气自杀途中想冷静下抽根烟却炸了整栋楼), 所以每当这样的事件发生,都会让让那些安分守己、认真生活的在日华人群体更加提心吊胆。
守法的海外华人们日复一日、小心翼翼地遵守着交通规则、垃圾分类、邻里礼仪,可只要有一些“老鼠屎”任性妄为,他们好不容易累积的一点点尊重与信任,很可能一夜被吞噬。
所以愤怒之余,我们也应该问一句:该为群体形象负责的我们,除了发声的自媒体,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别人的选择,但至少可以决定,在面对善与恶、责任与逃避时,自己该站在哪一边。
在混乱的现场,有个小女孩悄悄蹲下身,拾起地上同伴掉落的水壶。她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低头、弯腰、轻轻捡起……
在人类最基本的良知面前——我们不应该逃跑。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