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助眠猛将”被发现,建议失眠的人常吃,养心安神,助睡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9:47 2

摘要:皎洁月光洒在青瓦屋顶,夜色静谧,而屋里却有人辗转反侧,心似鼓槌敲打,久不能寐。入夜本该是人们最放松的时刻,可对不少人而言,却成了煎熬的开端。

皎洁月光洒在青瓦屋顶,夜色静谧,而屋里却有人辗转反侧,心似鼓槌敲打,久不能寐。入夜本该是人们最放松的时刻,可对不少人而言,却成了煎熬的开端。

失眠,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小毛病,实则背后隐藏着一张牵一发动全身的健康网——它与焦虑、抑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乃至代谢紊乱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失眠真的是一件“小事”吗?到底有没有一种安全、天然、无副作用的方式,能帮人们安然入睡?

在湘西的山林间,老百姓有个朴素的说法:“睡不好,百病生。”这句朴素的民间俗语,恰恰道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个共识:睡眠质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30%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高,超过38%。而在这庞大的失眠人群中,很多人误信“快效安眠药”,却不知这条路可能越走越窄。

其实,在浩瀚的自然界中,就藏着不少被现代科学验证过的天然“助眠猛将”

这些食材既非高不可攀,也不神秘玄虚,反倒是家常菜篮里就能找到的“老熟人”,只是多数人对它们的“助眠本事”一无所知。

就像沈从文笔下那位“守着清风明月过日子”的老农,睡前喝碗热汤,吃点粗粮,踏踏实实地睡个子午觉,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着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智慧。科学研究也逐步揭示出这些传统做法背后的生理机制,令人惊叹。

红枣:养心安神的“古老良方”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神农本草经》早就记载红枣“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并称其为“上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枣富含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调节神经递质、抗氧化、抗应激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根据2023年《中华中医药杂志》的一项研究,连续30天食用适量红枣的受试者,其睡眠时长显著增加,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减少,主观睡眠满意度也提升了约25%

这并非心理安慰作用,而是红枣中的黄酮类物质通过影响脑内的γ-氨基丁酸(GABA)途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从而达到“助眠”的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红枣可以用来煮粥、蒸饭、泡茶、炖汤。但要注意的是,红枣偏温,体质偏热或者容易上火的人群需控制用量。而在湿热重的南方,如广东、广西一带,建议搭配莲子、百合、薏苡仁等清润的食材来“平衡火气”。

百合:一株安神的“白衣仙子”

百合,名字温婉,药性柔和,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被称为“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的佳品。它含有丰富的秋水仙碱、皂苷、维生素B群等成分,能有效缓解焦虑、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特别适用于因情绪波动导致的神经性失眠。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功能性植物研究指出,百合中的多糖和甾体皂苷可通过调节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递质分泌,缓解精神紧张,并促进深度睡眠。尤其对更年期、老年人群,百合的温和调理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食用上,百合可鲜食、干制皆可。北方地区常将其与银耳、红枣炖煮为甜汤,南方则多与猪骨、莲子等煲汤。淡淡的甘味中,藏着一夜好梦的秘密

南瓜子:镁的“低调担当”

南瓜子虽然其貌不扬,却富含这一关键矿物质。研究发现,镁离子能促进GABA的合成,帮助身体放松、神经镇静。2012年《营养素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波兰实验显示,每日摄入400mg镁元素的人群,睡眠质量提高了约30%,同时焦虑指数明显下降。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镁摄入量不低于300mg,而一小把南瓜子(约30克)就能提供约150mg的镁。这对饮食结构单一、蔬菜摄取不足的群体来说,是个既实用又经济的补充途径。

但需注意,南瓜子虽好,热量亦不低。建议每日摄入不超过40克,最好在傍晚或临睡前1小时食用,搭配一杯温热牛奶或豆浆,效果更佳。

桂圆:补气养血的“助眠老将”

民间常说:“一颗桂圆,暖三分心。”桂圆味甘性温,最适合气血两虚、心神不安的人群。现代研究发现,桂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维生素B族、铁、锌,有助于改善神经衰弱、焦虑失眠等问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的一项临床观察指出,中老年人群在食用桂圆肉煮水调理三周后,约42%的受试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不过,桂圆性温,体质偏热者应适量食用。对于南方湿热地区的居民,可与莲子、芡实同煮,既养心又祛湿。

还有哪些冷门食材也能帮助睡眠?

在国际营养研究中,还有一些被忽视的“助眠食材”逐渐浮出水面。例如:

奇亚籽(chia seed),富含色氨酸和ω-3脂肪酸,能促进褪黑素合成;

马齿苋,中医称其“清热解毒,利湿安神”,研究发现其富含多种矿物盐,有助神经稳定;
酸樱桃,富含褪黑素,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其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睡眠持续时间。

这些食材在国内虽不常见,但在部分地区已开始进入百姓餐桌,成为改善睡眠的新选择。

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建议

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成年人,建议以红枣、桂圆、百合为主,搭配温热汤品,有助于驱寒安神。

南方湿热地区的人群,更适合莲子、芡实、薏苡仁等清心祛湿的食材,搭配百合调理神经系统。

对于老年人群,建议每日晚餐不过饱,八成饱最宜,临睡前可饮一杯温牛奶或豆浆,搭配少量南瓜子,有助于补充色氨酸和镁离子。

青少年常因学业压力大而失眠,建议多摄取富含维生素B群的粗粮,如小米粥、玉米糊、红薯等,帮助神经系统代谢顺畅。

而对于更年期女性,可在晚餐中加入黄豆制品,补充植物雌激素,搭配百合、莲子等食材,有助于缓解因激素波动引起的情绪波动和失眠。

睡前的“黄金一小时”也很关键

除了饮食,睡前的一小时也至关重要。

根据美国哈佛医学院睡眠中心的研究,避免强光、远离电子产品、适度伸展、静坐冥想,都有助于提高褪黑素分泌,缩短入睡时间。

在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睡前焚香、临窗静坐”之习,这其实就是一种天然的放松仪式。现代人可以借鉴其精神,在睡前听听轻音乐、做做缓和的拉伸操,或简单坚持“睡前洗脚”,都能在无形中给大脑一个“准备入睡”的信号。

睡眠,不只是夜晚的归宿,更是白昼的保障。让身体在夜里好好“修补”,白天才能精神抖擞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与其依赖药物,不如从餐桌和生活习惯上动手,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一碗百合莲子粥,一把南瓜子,一杯温牛奶,也许就是通往好梦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李秀兰,王丽. 红枣黄酮类化合物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11): 2305-2310.
[2]王静,张晓林. 百合皂苷对焦虑型失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 37(03): 412-417.
[3]张志强,陈丽. 镁离子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 营养学报, 2022, 44(05): 580-586.

来源:内科董主任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