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村事百村行】椅棋村:山水为幕 文化为魂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09:44 2

摘要:椅棋村,位于鸡场坪镇东南部,距鸡场坪镇政府驻地9公里,辖12个自然村寨,有7个网格,共有806户2778人,居住有汉、彝、白、苗、壮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把刻刀,有时候再加上一把改锥,在金元汉的手里,这些可以造就出精美绝伦的剪纸。

从精妙绝伦的鸟兽花草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眼前的剪纸作品,让记者惊叹不已。

“彝族剪纸,是我们村璀璨的民族文化之一,金元汉就是我们村里的‘金剪刀’。”盘州市鸡场坪镇椅棋村党支部书记查秀平介绍道。

图为:剪纸活动现场。鸡场坪镇 供图

椅棋村,位于鸡场坪镇东南部,距鸡场坪镇政府驻地9公里,辖12个自然村寨,有7个网格,共有806户2778人,居住有汉、彝、白、苗、壮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因此,椅棋村也是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最多、最集中的村——彝族语言、彝族文字、彝族书法、少数民族器乐演奏、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彝族原生态山歌、剪纸、挑花、刺绣、彝族服饰制作、彝族特色饮品酿制、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表演及各类设备制作等。

“就连我们的村寨地名和村里的传说,都和彝族文化有关。”查秀平告诉记者,“椅”为彝语“液”之谐音,“棋”为彝语“切”之音变,椅棋意为水源或水草滩。以古时这里沼泽遍地,溪水源流众多而得名。椅棋为彝语“液切”之谐音,误为豹巢之意。

图为:椅棋村大景。鸡场坪镇 供图

不仅如此,村里许多自然村寨的小地名也大多为彝语地名,还流传着古时彝族斩蟒英雄濮买阿埃曾与恶蟒搏斗的传说。

“去村里逛逛,你就能感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了!”跟随查秀平的脚步,记者走进椅棋村,一幅幅主题墙画映入眼帘,画作内容有彝族文化活动,有生活劳作场景,还有山水田园风光……

这一幅幅墙画是椅棋村民族团结进步的写照,反映出了椅棋村彝族同胞直爽开朗、生性活泼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情感。

图为:椅棋村墙绘。鸡场坪镇 供图

“节假日的时候,村民们会聚在一起欢庆。”查秀平说彝族火把节时,对山歌、打磨秋、文艺汇演和篝火晚会等多项富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周边众多群众前来参观。春节时,村里还会举行文艺演出,村民们积极参与,《斗牛舞》《羊皮鼓舞》《原生态山歌》及巴乌、笛子、二胡、木叶演奏等轮番上演,现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村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是在基层治理上发挥了作用。

“脱贫攻坚期间,我们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但是在生活习惯上还是有很多问题。”查秀平直言。为了改变村民的思想,让他们从被动的执行者到主动的参与者,村里根据村民喜爱的彝族山歌,把爱护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内容编成山歌,让村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这种方式果然有着很好的效果,如今村里村民自觉爱护卫生环境,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

图为:椅棋村一景。顾冰洁 摄

从火把节的篝火到窗边的剪刀声,为了传承好这些民族文化,椅棋村在举办各项活动时都会开展相关的宣传,还将剪纸艺术成功地引进了校园,让剪纸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村里的民族文化。”查秀平说。

夕阳下,彝族山歌与剪纸刀声交织回响。这座深山村落,正以民族文化的璀璨光芒,照亮通往未来的振兴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谢勇勇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