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小麦进入收割季,却遭遇了高温干旱、强对流天气等多重挑战。 5月13日,河南省气象局、农业农村厅连续发布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且伴随阵雨、雷阵雨等强对流天气。小麦正值灌浆期,这无疑给今年的麦收蒙上了一层阴影。 南阳市部分山区丘陵地带的
A. 高温干旱,麦收告急
河南小麦进入收割季,却遭遇了高温干旱、强对流天气等多重挑战。 5月13日,河南省气象局、农业农村厅连续发布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且伴随阵雨、雷阵雨等强对流天气。小麦正值灌浆期,这无疑给今年的麦收蒙上了一层阴影。 南阳市部分山区丘陵地带的小麦已经陆续成熟,抢收工作刻不容缓。
B. 多重风险,产量堪忧
高温干旱不仅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还增加了雨后青枯、烂场雨发芽霉变等风险。 中国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教授指出,高温、降水再高温的“V”字形气温变化及旱涝急转,将加剧小麦收割风险。虽然平原地区小麦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持续干旱高温已造成土壤墒情蒸发加剧,对丘陵旱地小麦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他强调,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可能会比往年提前,抢收准备必须抓紧。
今年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在8500万亩以上。(数据来源待补充) 根据往年数据(数据来源待补充),以及目前气象条件和专家预测,今年小麦产量可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需补充具体数据,例如往年产量、预期产量、减产幅度预测等,并注明数据来源。)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还会对全国粮食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C. 抢收行动,未来何解?
面对严峻形势,河南省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南阳市率先启动应急预案,设置51个跨区作业服务站,成立100支农机应急服务队,投入2.4万台收割机,全力以赴抢收。 预计5月15日前后,部分山坡丘陵地带的小麦将陆续成熟收获;5月23日前后,全省小麦将进入大面积成熟收获期。 但这仅仅是应对眼前危机的权宜之计。
一位在南阳种植小麦多年的老农张大爷说:“这几年天气越来越怪,说不准哪天就来个暴雨,或者几天不下雨,看着庄稼干旱,心里真着急啊!” 他的担忧,也是许多河南农民共同的心声。
与其他农业大省相比,河南省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对日益频繁和剧烈的极端气候事件,现有措施或许已显得不足。 例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省在农业保险、农业科技应用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需补充具体数据和案例进行比较。)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河南省需要从长期规划入手,构建更完善的农业抗灾减灾体系。 这包括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能力,改进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抗旱抗涝能力,完善农机保障体系,提高收割效率,加强农险服务,降低农户风险等等。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麦种植户的指导和支持,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援助;开展气候变化适应性农业研究,探索更适合未来气候条件的种植模式。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我们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抢收,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如何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峻的挑战。 仅依靠一次抢收远远不够,需要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 而这,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