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去过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也去过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还去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我被那具有悠久历史,传奇故事,造型优美,金碧辉煌的雄伟建筑所震撼,更被那刻在楼阁上古圣先贤脍炙人口的诗文所折服。由此可见,四大名楼其中之三在江南,江北只有山西永济的鹳雀楼。鹳雀楼位于蒲州古
兰州黄河楼随想
作者:李智学
我去过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也去过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还去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我被那具有悠久历史,传奇故事,造型优美,金碧辉煌的雄伟建筑所震撼,更被那刻在楼阁上古圣先贤脍炙人口的诗文所折服。由此可见,四大名楼其中之三在江南,江北只有山西永济的鹳雀楼。鹳雀楼位于蒲州古城的黄河东岸,因王之涣《登鹳雀楼》的五言绝句而名闻天下。关于黄河上的其它名楼,我因孤陋寡闻,知之甚少。于是,我在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在宁夏青铜峡黄河西岸,有一座黄河楼;在山东滨州也有一座黄河楼。近年来,我居住的兰州,在七里河区也修建了一座黄河楼。于是,我抱着好奇的心态,一观究竟。
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来到位于马滩附近的黄河岸边。一下公交车,一座高大挺拔,气宇轩昂,古色古香的褐色建筑就出现在眼前。黄河楼位于大河之南,与北岸人文始祖园中伏羲、女娲雕塑隔河相望。在七里河、安宁、西固三区交界之处,南北两山之间,连接大河之水。观山看水视野开阔,位置绝佳。
来这里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查阅了一些资料。兰州黄河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为同一时期修建。唐朝边塞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中“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写的就是早期的兰州黄河楼。兰州黄河楼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现有建筑为2019年5月复建完工。这就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的一样,兰州黄河楼和岳阳楼一样,也是“重修,”而不是初建,足以说明兰州黄河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假如初唐王勃来兰州看了黄河楼,说不定也要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骈文呢。再假如北宋时期的范仲淹看了兰州黄河楼,说不定也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壮怀激烈的传世警句呢。噫!那只是我的联想而已。
走近一看,黄河楼由主楼和裙楼组成。建筑风格具有汉唐风韵,兼具西北雄浑豪迈之风。黄河楼主楼为明七暗六的塔式结构,高度为93.39米,共16层。黄河楼的裙楼以城墙为意象,并在形象上成为黄河楼主楼的坚实基座。为充分展示甘肃省和兰州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黄河楼内设有展览馆、文化交流中心等设施,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每到周末晚上还有《大有兰州》3D多媒体演出,让人们在光影变幻中倾听黄河和兰州的故事。
兰州黄河楼不仅是观景的胜地,而且是弘扬传统文化、探寻历史记忆、传播文化艺术的殿堂。文化展览区在这里占据重要地位。楼内设有多个文化展览馆,如黄河艺术馆,黄河档案馆等,让游客在参观中了解兰州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首先来到三楼游客服务中心。这里除提供相关服务外,主要讲黄河的故事和传说。有鲤鱼跳龙门,冯夷当河伯的故事等等。当看到大禹治水的故事时,我为之一震,原来大禹不但与兰州有关,而且是甘肃临夏人。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大夏河,有夏河县,有广河县的大夏川。大量文献记载的“大禹出西羌,”说的大禹就是这里人。大禹从这里开始治水,也在这里建立了夏朝。大禹治水经过兰州时,留下了重要的足迹。传说他登上在兰州黄河北岸的九州台,察看黄河水情,制定治水方案,并将天下分为九州。大禹还在兰州以东的桑园峡劈开山渠,使兰州黄河段得以畅通无阻。在这里的另一版块就是古圣先贤有关黄河的著名诗词,让你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壮阔意境。于是,我默默的念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向上一层走去。
11楼,主要讲述黄河流经九省区沿途的一些大型水利设施和秀美风光,还有中国人民从古至今探寻黄河发源地以及治理黄河水患的艰辛历程,以及黄河从汉代以前至今的名称变换过程。从这里还可以看到,黄河兰州段的今昔对比。以前的黄河,河水泛滥,两岸光秃秃一片,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使今天的黄河换了新颜。
在15楼的光影博物馆里,采用声光电的现代技术,描绘厚重的兰州历史,让人们留下对兰州的深刻记忆。兰州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时期。其名称始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唐朝时期,兰州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明朝时期,兰州成为肃王府的所在地。明代兰州画师马五绘制的金城揽胜图,惟妙惟肖的展示了兰州明代时期的城市风貌。3D技术将它制作成了一幅动态的光影画作,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被称为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其前身是镇远浮桥。当人们踩在还原了的漂浮的木板上时,上下飘荡,左右摇晃,好像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黄河上。梨园画景是选自兰州古八景当中的兰山烟雨、五泉飞瀑、梨园花光,将三景融为一体,使人们在动漫当中欣赏四季变幻中的兰州古景。
此刻,我到了兰州黄河楼的最高处——16楼。
这里被称为云上兰州观景平台,是俯瞰市容市貌和壮丽黄河景色的绝佳视角。我的双眼像摄像机的镜头一样,采取“推拉摇移”的方法,由黄河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举目向远方“推”去,南山上青松翠柏,郁郁葱葱,三台阁“鹤立鸡群。”再把目光“摇”向北方,山峦起伏,古建林立,白塔高耸。然后把目光“拉”回来,眼下黄河宽阔平缓,水泊潋滟。再次把目光向前“移”去,游船穿梭,快艇疾飞,羊皮筏子破浪前行。黄河两岸绿荫如带,林木葳蕤。仰望蓝天白云,俯视大河波涛,美景尽收眼下。
揽物之余,沉思良久。我仿佛看到,大汉时期,霍去病西征回到兰州,在皋兰山下大战匈奴,兵士极度口渴,霍去病用马鞭在五个地方击打岩石,只见五眼清澈的甘泉咕咕冒出。此后,人们把这里称为五泉山。还有那蔚然耸立在白塔山上的白塔寺,诉说着一段深刻的记忆。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大元帝国的疆域时,曾致书西藏喇嘛教的萨迦派法王,商谈统一事宜。法王即派一著名喇嘛去见成吉思汗,该喇嘛途径兰州时不幸病逝,于是元朝下令修塔纪念。我似乎看到,明朝时期,黄河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兰州人段续研制的水车,两岸木轮旋转,河水哗哗的流向田地。据说,以前的羊皮筏子,有十到六百多只羊皮制作的大小不一的筏子,有载人的,也有载物的,是黄河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黄河岸边那高大粗壮的树干上微微下垂的柳枝,是当年左宗棠带领西征的士兵栽植的“左公柳”,如今已成为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阵秋风吹来,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地域和更加遥远的年代。我不由得想起明代王祎《兰州》的诗句:“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由兰州我想到了甘肃。甘肃像一把玉如意,镶嵌在大西北广袤的土地上,东西长1600余公里,丝绸之路穿越全境。站在黄河楼上,自然要想到河东和河西。河西就是黄河以西,在甘肃一般指的就是河西走廊。“走廊”是夹在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与北边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长约1000公里的戈壁大漠,祁连雪水浇灌出了部分绿洲,如今有五个地级市坐落在这里。远古时期,这里匈奴出没,鲜卑、氐羌杂居,战乱不断。正如唐朝诗人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写。直至西汉时期,张骞三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开辟了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任命年仅20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一万从陇西出发,出击河西匈奴。他长途奔袭,越焉支,攻祁连,大败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俘虏匈奴头领一家和大小官员几百人。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河西战役大胜,随之而来的是汉朝开辟河西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随后,西汉在敦煌西南和西北分别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和门户。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就是这里的阳关。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就是这里的玉门关。今天的阳关和玉门关,随着岁月的风蚀,早已是断壁残垣,我们只能看着年轮留下的痕迹,在静听《梅花三弄》中,怀想那时送别友人的伤感。在阵阵风声中,遥想边关戍士开疆拓土的激昂骁勇,还原古人征战中的金戈铁马。
提起武威,你势必要想到出土于雷台汉墓的铜奔马。那匹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掠鸟,栩栩如生的“马踏飞燕,”足以说明汉朝甚至以前卓越的工艺水平。酒泉,因有酒有泉得名。诸说之中,霍去病倾酒之说最为著名。相传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皇帝赏赐的御酒不够喝,他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同饮,酒泉由此得名。酒泉是大汉王朝凿空西域开疆拓土的见证。张掖,寓意“张国臂掖,”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为进一步拓通丝绸之路,促进西域商贸交流,决定西巡。他亲临张掖,登上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隋唐时期,张掖成为河西与西域的商贸中心。敦煌,取盛大辉煌之意。敦,大也;煌,盛也。说起敦煌,首先想起的是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的开凿从东晋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1600余年。莫高窟的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隋唐时期,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商业枢纽和宗教中心,莫高窟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各方的朝圣之地。一梦入敦煌,一眼望千年。正如有位当代诗人所写“梦如敦煌霜满天/石窟犹存旧佛烟/鸣沙山下驼铃远/月牙泉畔柳丝绵。”由此,我似乎看到,上世纪初,斯坦因等一批国外文物大盗在莫高窟盗窃文物时留下的刀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西风烈烈,黄沙漫天,将士身披铠甲,英勇征战,有辉煌战果,也有马革裹尸。翻开河西的历史,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战争与和平的演变史。假如我会填词,就要填一首《八声甘州》;假如我会弹奏古琴,就弹一首《阳关三叠》,让过去凄凉悲壮的文字和声音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西汉建立的敦煌四郡中的名称,至今还在沿用。如今的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是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酒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和核工业的发祥地,铁人王进喜和“铁人精神”的诞生地。“绿荫丛外麦毿毿/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这片广袤的绿洲,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这个在一千多年前办过“万国博览会”的地方,由于祁连雪水的涵养,沃野肥厚,人杰地灵。张掖以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全域旅游业为经济支柱,被称为“塞上江南。”敦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阵西北风从高楼上吹过,我转身向东望去,那就是黄河以东,通称为陇东。那里有关山、六盘山、陇山,还有秦岭的余脉。在那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在那纵横交错的山川地貌上,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当我自问:我们从哪里来时,传说中伏羲女娲的故事从脑海中闪过。据史书记载,远古时期,在陇山以西一个叫成纪的地方,诞生了人文始祖伏羲。他仰观天文,复察地理,创造八卦,教民结绳记事,发明网罟用于捕鱼猎兽,还制定了婚姻制度。于是,有了王国维“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今天,天水卦台山还有伏羲画卦的文化遗存。现在每年六月国家有关部门和甘肃省要在天水市举行公祭伏羲的大典。在道教胜地平凉崆峒山,轩辕皇帝问道于广成子,得到了修道的真经。在庆阳,皇帝又问医于岐伯,编成《皇帝内经》。华夏古文明,以农耕为主。创造农耕文明的周先祖,其地也在庆阳。我视乎看到那些穿着粗布麻衣的先祖们,在一望无际的董志原上“躬耕稼穑”的情景。周先祖在庆阳四百多年,留下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珍贵的文物古迹。天水还是秦人的起源地。秦人的先祖赢非子因在汧渭之会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封于秦邑(今天水市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及甘谷县西南、陇南市礼县西北一带),成为秦人的发祥地。大地湾遗址见证了秦人在此地的早期发展壮大。秦人在天水一带发展壮大后,逐渐向东迁移至陕西关中地区,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陇南是诗歌浸润的热土。《诗经》中的唯美诗句在礼县西汉水畔吟唱。芦苇苍茫,幽幽伊人,回首千年时光,秦人曾在这片土地上深情凝望,千年诗句惊艳了时光。《蒹葭》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百读而不厌之佳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水指的就是西汉水。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也发生在陇南市礼县与西和之间、西汉水的北侧。公元228年,在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发生了蜀汉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刚愎自用,违背诸葛亮之命而大败于街亭,街亭失守,诸葛亮最终挥泪斩马谡。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王维的《陇西行》写出了远古时期陇原大地的苍凉和悲壮。三千里丝绸之路,八千年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黄金地带。
此时此刻,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我深切感到兰州黄河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就像黄河水一样,经久不息,永远流淌。
作者简介:
李智学,男,汉族,1956年4月生于甘肃静宁。1974年12月入伍,2000年9月转业。退休前在部队和地方主要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