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15 日中午,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女生在疑似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校医室内,向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询问:“是不是每一个生理期的女生都要脱裤子给你们看才能开假条?” 工作人员回答 “基本上是这样,这是学校规定”,面对女生 “拿证明给我看” 的要求,该工作人
近日,一则视频将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视频中女生与校医的对话,让人们对高校的管理规定和学生权益保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5 月 15 日中午,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女生在疑似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校医室内,向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询问:“是不是每一个生理期的女生都要脱裤子给你们看才能开假条?” 工作人员回答 “基本上是这样,这是学校规定”,面对女生 “拿证明给我看” 的要求,该工作人员却沉默以对。
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这一规定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也有网友认为如此规定过于苛刻,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尊严。
5 月 16 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在其官方抖音号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主动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开展进一步诊疗工作,且未出现使用器械及手诊等检查行为。同时指出网络传播的相关视频经处理后存在失真等问题。学校负责处理此事的徐老师也表示,此规定并非近期才实施,而是因为之前有部分学生谎称自己来例假开假条,比如有女生一个月开四五次假条,学校是出于管理压力才制定了这样的规定。
然而,这样的回应似乎并没有平息网友的怒火。从网友的角度来看,即便有个别学生存在谎报的情况,也不能让全体女生以如此尴尬和屈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毕竟,生理期对于女生来说本就是一件私密且可能伴随着不适的事情,这样的规定无疑是在学生的伤口上撒盐。从学校的角度讲,他们制定规定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管理秩序,防止个别学生钻空子,出发点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学校在制定规定时,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和权益呢?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学生谎报假条的问题呢?
其实,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此前也有高校出现过女生申请宿舍调换因痛经严重被拒绝,还有中学女生生理期被要求 “带血卫生巾照片证明” 等情况。这些事件都反映出部分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管理效率和秩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权益保护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应该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找到管理和学生权益之间的平衡点。比如,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来证实学生的情况;也可以要求学生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等,而不是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 “脱裤证明” 方式。
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恰恰折射出当前教育管理中一个值得深思的悖论:在追求管理效率的同时,如何守护个体的尊严?学校声称的"管理压力",不能成为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正当理由。就像不能因为有人可能说谎,就让所有人都接受测谎仪检测一样,用牺牲多数人尊严的方式来防范少数人的不当行为,这种管理思维本身就值得商榷。
更深层来看,这反映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缺失。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多场合仍被视作"难以启齿"的隐私。学校医务室作为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理应成为消除"月经羞耻"的倡导者,而非强化这种羞耻感的推手。试想,若学生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敢坦然表达,又如何期待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值得关注的是,在舆论发酵过程中,不少女大学生自发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遭遇的类似经历。这些声音汇聚成一个清晰的诉求:学校管理需要更多"温度"。所谓"温度",不是对纪律的松懈,而是在制定规则时,能设身处地考虑执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是否可以引入电子假条系统,由专业妇科医生远程评估?或者建立诚信档案,对频繁请假的个案进行重点核查?
教育的真谛,在于用文明的方式培养文明的人。当一所高校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感到屈辱时,即便维护了表面的秩序,也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期待这次事件能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催化剂,让我们的校园少一些冰冷的条规,多一些人性的温度。对于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们的观点。
来源: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