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学生、职工、居民等群体的时间碎片化特征,雨花台区总工会打破“固定时段、固定场所”模式,创新推出的“1小时微课堂”,将课堂嵌入课余、工间、周末等间隙。今年3月以来,“微课堂”已在校园、社区、职工之家等地铺开。为机关职工开设的“高效办公技能课”安排在周末,通过
□ 宋广玉
针对学生、职工、居民等群体的时间碎片化特征,雨花台区总工会打破“固定时段、固定场所”模式,创新推出的“1小时微课堂”,将课堂嵌入课余、工间、周末等间隙。今年3月以来,“微课堂”已在校园、社区、职工之家等地铺开。为机关职工开设的“高效办公技能课”安排在周末,通过案例教学破解数字化办公难题,学员易璇感慨“周末‘充电’不误工”。
业余时间“充电蓄能”,学习场景“按需定制”,雨花台区总工会推出的“1小时微课堂”,可以说是既号准了当下不同群体都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需求,也切合国家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
现如今,知识的发展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缺少终身学习意识,也没有更新自己知识库的打算,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如果我们对其不了解也不会使用,无论是学习效率还是工作效率,都会比熟练使用AI大模型的差很多。因此,对我们每个人而言,能够有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因此,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出了各种微课程。
当然,受各种因素影响,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很少能够抽出大块时间,或者说专门的时间,去高校或者其他地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可能并不现实。毕竟,学生要忙于学习迎考,职工要忙于工作和家庭,社区退休居民则要含饴弄孙,时间、精力上同样会有着种种限制。
雨花台区总工会的“1小时微课堂”,恰好对这一痛点,打破“固定时段、固定场所”模式,将课堂嵌入课余、工间、周末等间隙,为不同群体定制“短而精”的学习场景。比如,针对学生的“1小时微课堂”,设在晚餐后18时40分—19时30分的“黄金时段”;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开设的非遗钩织课,安排在午间休息时间……
这种工作学习两不误的“1小时微课堂”,日积月累,可想而知会给我们增加多少知识更新,提升多少新技能。而且,从“1小时微课堂”出发,如果我们由此养成了终身学习意识,面对知识爆炸、科技迭代,通过不断的学习跟上就是,哪里用得着担心被时代前进的步伐抛在后面。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