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王单日前接受采访时提醒,公众需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监测血压,警惕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潜在危害。
每年5月17日
是世界高血压日。
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高血压因早期症状隐匿,
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王单日前接受采访时提醒,公众需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监测血压,警惕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潜在危害。高血压是指安静状态下动脉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显示,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即需警惕高血压可能。“诊断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和多次测量结果,不能仅凭一次数值下定论。”王单强调,许多患者在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时,血压已显著升高,甚至器官已受损伤,因此早期监测尤为重要。
王单指出,高血压的发生与多重因素相关
不良饮食习惯首当其冲,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膳食纤维摄入,均会增加血管负担。
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吸烟酗酒及肥胖等,都是重要诱因遗传因素也扮演一定的角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高血压的患病率也会相应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并发症。长期失控的血压如同“血管杀手”,可引发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往往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王单提醒,高血压管理不能仅关注数值,更要重视对全身血管和器官的保护。
科普时间
高血压可防可控,关键在主动干预
一是合理膳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增加蔬果和膳食纤维摄入,控制体重;
二是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增强心血管功能;
三是心理调节,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导致血压波动;
四是戒烟限酒,减少烟草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控制酒精摄入;
五是规范治疗,确诊患者需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高血压防控是一场“全民战役”。从调整生活习惯到定期医学监测,从高危人群干预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只有凝聚共识、付诸行动,才能让更多人远离“沉默杀手”,筑牢健康防线。
记者:单强
编辑:姜晓菲
责编:张喜梅
审核:孙超
辽沈晚报健康学院
成立的40余个病友圈,群友近万人。辽沈有医说医病友圈包括体重管理、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睡眠病、甲状腺病、治未病、骨科颈椎病、眼科病、湿疹病、乳腺病、高血压、胸膜炎、糖尿病、结核病、妇科病、耳鼻喉、关爱孕产妇、呼吸病、肿瘤病、口腔病、中医儿科、儿科、风湿免疫、肺结节、风湿等生活中常见问题以及公益直播讲座群,圈内邀请各大公立医院专家在线定期为大家答疑。
来源:辽沈有医说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