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狭义相对论主要阐释了近光速运动物体的特殊效应,其中最显著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时间膨胀效应——相对于低速参照系,近光速物体的时间流速明显变缓。这一现象不仅解释了著名的双生子悖论,更在GPS卫星定位等实际技术中得到应用验证。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视频天象
作者:Keith Cooper
翻译:daikin
校对:钟艺
排版:邱和琴
后台:朱宸宇
原文链接:
这一理论最早可追溯至约70年前。
An illustration of a spaceship flying extremely fast in a colorful display.
(Image credit: Fug4s/Getty Images)
概念图:一艘宇宙飞船在斑斓光带中以接近光速飞行。
(图源:Fug4s/Getty Images)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当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时,观测者会看到其发生视觉翻转。
狭义相对论主要阐释了近光速运动物体的特殊效应,其中最显著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时间膨胀效应——相对于低速参照系,近光速物体的时间流速明显变缓。这一现象不仅解释了著名的双生子悖论,更在GPS卫星定位等实际技术中得到应用验证。
(译者注:在物理学中,双生子悖论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思想实验,涉及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进行高速太空旅行,返回地球后发现留在地球上的那个双胞胎变老了。这一结果看似令人困惑,因为每个双胞胎都看到对方在移动,所以,由于错误套用时间膨胀和相对性原理,每个双胞胎都应该错误地认为对方变老得更慢。)
第二项关键效应是长度收缩。"设想一枚以90%光速掠过的火箭",维也纳理工大学物理学家彼得·沙茨施耐德解释道,"在我们看来,其长度会缩短至原长的43%。"
这种收缩并非实体变化,而是观测效应。飞船内的宇航员仍会测得船体保持原有尺寸,这正是"相对性"原理的直观体现。
1959年,物理学家特雷尔与彭罗斯提出推论:近光速运动的物体将呈现旋转视觉效果,这一预言被称为特雷尔-彭罗斯效应。
"拍摄高速运动的飞船时,"沙茨施耐德补充道,"必须考虑不同部位光线到达镜头的时间差。"
以博格立方体为例,沙茨施耐德教授这样解释:假设一艘立方体飞船以近光速斜向掠过观测者,此时存在一个关键前提——立方体近端角落反射的光线传播距离,远短于远端角落的反射光线。若两个光子同时从对角位置发出,由于路径差异,它们到达镜头的时间会产生微小偏移。这意味着在静态图像中,要确保光子同步抵达镜头,远角光子必须比近角更早发出,这种时空错位最终导致立方体在视觉上产生旋转效果。
虽然上述理论推导看似合理,但实际观测面临根本性挑战:立方体并非静止——它以近光速疾驰,时空坐标瞬息万变。在假设的静态快照中,虽然远角光子确实更早发出,但这些光子实际源自立方体完全不同的空间位点。由于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其位移差异被急剧放大。
沙茨施耐德用动态视角解释这种时空错位:"当两处光子最终抵达镜头时,原本的几何对应关系已彻底改变——远端角落的影像会覆盖近端位置,反之亦然,这就像有人把立方体拧转了一个角度。"
虽然该效应长期未被直接观测,受制于将宏观物体加速至近光速所需的天文级能量,但维也纳理工大学联合团队研发出创新模拟方案:通过时空参数重构,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中复现相对论性物体的视觉旋转效应。
这组影像揭示了近光速运动物体的视觉反转现象。图a)为长方体的基准校准图像;图b)呈现以99.9%光速运动的长度收缩球体产生的多重影像旋转;图c)展示立方体在高速状态下的空间旋转效果。(图源:Hornoff等人(2025))
维也纳理工大学学生多米尼克·霍诺夫与维多利亚·赫尔姆设计了一项创新实验:他们通过参数重构构建出光速仅为6.56英尺(2米/秒)的虚拟场景。这种光速降维处理使得整个相对论效应过程被充分延缓,从而能够被高速摄影系统精确捕捉。
霍诺夫与赫尔姆在联合声明中阐释:"我们在实验室内移动立方体与球体,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这些物体不同位置在不同时刻反射的激光闪光。只要精确控制时间参数,就能创造出等效于光速仅2米/秒的观测条件。"
为模拟实现长度收缩效应,立方体与球体均进行形变处理——以长宽比0.6的长方体模拟80%光速运动的"立方体";对应99.9%光速运动的球体则被压扁成圆盘状。
实验装置解析:图b)模拟长度收缩后球体的圆盘;图c) 1×1×0.6米规格的长方体,模拟长度收缩后的立方体。(图片来源:Hornoff等人(2025))
霍诺夫与赫尔姆分别使用激光器的极短脉冲照射立方体与球体,同时以万亿分之一秒(即皮秒)的超短曝光时间记录反射光图像。随后合成的图像仅保留那些在假设光速为每秒两米(而非实际上的每秒299,792,458米)时本应发光的时间点被激光照亮的物体影像。
沙茨施耐德解读到:"我们将静态帧序列合成为超高速物体的动态视频,结果完全符合预期——立方体呈现螺旋扭曲形态,球体虽保持圆形但北极点发生显著位移。"
特雷尔-彭罗斯效应再次印证:当自然法则被推向极端条件时,会展现出与日常经验截然不同的颠倒错乱现象。
该研究成果已于5月5日发表于《通讯-物理学》期刊
责任编辑:DAIKIN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盖亚重构了银河系俯视图艺术图来源:ESA, Gaia, DPAC, Stefan Payne-Wardenaar
来源:牧夫天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