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太难了,中国和美国都太难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4:24 2

摘要: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人生能被计划吗?有志者,方能事竟成?

看似理所当然的想法,并不那么顺理成章。在《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里,作者用非常多有意思且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思考当下。

书中写了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一个实验。

在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数出报纸中的照片总数量。结果显示,那些沉浸在数照片的人,完成任务的时间比不专注的人更长。

这是怎么回事?专注还有错了?

(图源:pixabay)

原来,那些过度专注的人,没发现报纸的第二页内侧赫然写着:“不要再数了,这份报纸总共有43张照片。”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过度专注既定目标,可能会限制我们的发现能力,让目之所及还是心之所驻,成为我们开拓新思路的踏脚石。

书中还隐喻人生就是一个黑暗的大房间,每个人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可能性,但没有人知道最佳线路是什么。

在不断坚持中,寻找到“踏脚石”,而非所谓目标,或许才是人生的最佳打开方式。世界蕴含着无限可能性,也许是A,也许是B,又或者C。没有惟一正确的道路,只有合适的道路。

世界运作的方式,就是不断寻找踏脚石,踩着石头走过一条条未知的道路,最终我们能看到什么风景,往往和最开始的计划无关。

“歪打正着”是人生常态。

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目标本身,会忽视真正有意义的踏脚石。那些高大上的目标,往往有欺骗性,好像空头支票,蒙眼狂奔的结果是落得一场空。

打开规划的思想牢笼,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人生不仅会更豁然,也将释放更多潜能。

前两天,拆除了陪伴我治疗近3年的输液港。这个小手术,对我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当初安装,让化疗和靶向药通过这里一滴滴进入身体;现在拆除,因为两款靶向药,已经合并成一针针剂。当初安装,让我逐步解除癌症的束缚;现在拆除,让我的身体愈加轻松。

终于不再需要这个小小的盒子,长长的输液管带着血丝从我的体内拔出,上面的小盒子沉淀着一些黑色的血块。

同样的手术室,熟悉的医生,分别时互上道声祝福。离开医院时,跟乳腺内科的医生们拍了一张全家福,感谢瞿医生他们,让我轻盈如一只鸟。

坚信无论何时,我们的身体在精神的带领下,能够摆脱束缚,飞越喜马拉雅山巅;我们的精神可以摆脱身体的桎梏,触摸到天上的星辰。

(图源:pixabay)

原来,每天摸着肩膀处突出的硬硬一块输液港,感受自己是个病人。现在提醒自己,我仍然需要长期治疗,仍受外在名利权情的束缚,真正的解放,乃肉体和心灵的彻底解脱。

言归正传,回到本周的檀几条。

#01

金融数据表现不佳,居民不贷款,只能政府借钱

高货币增速越来越失去意义。期待靠货币政策解决经济问题的人们,也许要失望了,他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框架。

5月14日,央行公布前四个月的金融数据,结果是,货币增速不低,但结构表现一般。

前4个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比GDP增速、工业产出增速、消费增速都要高出不少。

让人咋舌的是,社融几乎完全由政府需求顶起。

据华尔街见闻统计,4月份,新增社融11600亿,其中政府债券一项就接近10000亿,人民币贷款和企业证券合计3140亿。

和2024年4月对比,政府融资更是大幅增长10699亿元,而居民和企业贷款则大幅不及预期。

具体来看,4月份,居民贷款比去年减少了5216亿,其中贷款少了4000亿左右,和买房有关的中长期贷款负增长12 00 亿元左右。

此前我们分析过,2025年4月份,楼市小阳春大有退潮迹象,只有个别地区稍有热度,金融数据再度说明,全国范围内楼市情况不容乐观。

企业角度看,尽管贷款仍然是增长的(增长了6100亿),但增量少了2500亿,最重要的中长期贷款大幅少增1600亿。

据金融时报5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另据华尔街见闻5月15日消息,市场人士表示,一些银行发放的消费贷款利率已经低于本行保本点。

利率下行到如此地步,私人部门(企业+居民)为什么还是不借钱?

这或许和中美贸易有关,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各方以静观为主。而政府的刺激政策,因为冲突结果未定,无法及时给出。

私人部门不借钱,只能政府借。据民生证券统计,4月,新增政府债融资占新增社融的比重达到83.9%,为有数据以来第四高。

如果私人部门信心持续不足,金融体系会进一步“财政化”。

#02

美债还是不行,全球资产腾挪到日本和中国

在中美贸易缓和的背景下,美国股市近期一直在修复,但美国国债就没那么幸运了。

继4月份美国国债暴走之后,5月中,美国国债再次大幅下跌。

据新浪财经消息,5月15日,美债收益率集体大涨,各期限收益率均超4%,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大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4.5%关口。

据tradingeconomics的数据,截至5月16日,美国30年期国债再次逼近历史高位。

随着美国国债利率不断升高,利息支出节节攀升。

据财新5月16日的文章,2024年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

2025年财年前七个月(2024年10月—2025年4月),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为6841亿美元,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社保的第二大财政支出。

此前我们分析过,5、6月份是美国国债的关键窗口期。

5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接受问询时,表示美国正在接近所谓的“X日”。所谓“X日”,指美国财政部无法按时支付所有政府账单的日子。

贝森特强调,美国政府永远不会违约,并承诺财政部不会使用“花招”绕过债务上限。

不违约,该如何渡过债务危机呢?4月之前的办法是靠关税获得盈余。

据华尔街见闻5月12日的消息,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预算盈余达到2584亿美元,4月的“良好”表现,让美国2025年财年的赤字降至1.05万亿。

关税作用不小。

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4月份美国海关关税收入达到1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环比均实现大幅上涨,环比大涨86%,同比飙升130%。

和美国债务被抛弃不同,日本等国的债券近期很受追捧。

日经中文5月14日报道,日本财务省5月12日发布的日本《对外及对内证券买卖契约等的状况》显示,海外投资者4月净买入的日本股票和债券共计8万亿日元以上。

这是2005年以后,单月净买入日本资产最高的一个月。

5月16日路透报道,伯克希尔公司在2025年1到3月,连续第十个季度净卖出美国股票,同期却增持了日本五家日本贸易商社的股份。

作为长期投资的风向标,巴菲特的态度很说明问题。

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刚好相反。股市反弹进入瓶颈期,内需没起色,很难有突破,反倒是债市,在宽松预期和海外资金的追捧下,表现依然不俗。

据TradingEconomics的数据,10年期国债近期重新回到1.7以内的水平,继续在历史低位徘徊,显示市场的需求强烈。

据金融界报道,截至2025年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有债券总量达4.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人民币近期也较为强势。

5月13日,中美谈判取得进展之后仅一天,4月份以来首次,央行将人民币中间价调整到7.2以下。截至5月16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连续稳定在7.2以下。

不少外资机构认为,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强势,德银甚至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会涨到6.8。

5月13日,在中美贸易的关键时期,近期和中国贸易火热的巴西,和中国签订了新的本币互换协议。

据央行官网,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成功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达1900亿元人民币/1570亿巴西雷亚尔 ,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展期。

中国和拉美的贸易,方兴未艾。

#03

全球贸易新变化,老川拼命拿订单,印度成了强硬派

尽管中美之间短期和解,但全球贸易局势更复杂。

此前,一直主打乖乖牌的印度,突然在WTO框架内对美国发难。

据财联社等媒体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在5月12日发布的文件显示,印度于5月9日通知该组织,正在考虑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根据印度向WTO提交的文件,美国出台钢铝关税之举,将影响价值共计76亿美元的印度输美商品,美方对这部分商品征收的关税额达19.1亿美元。

印方称,该国正在考虑的报复性举措,是对原产于美国的产品征收“同等数额的关税”,这一举措将可能在5月9日起的30天内生效。

此前,美国一直对外界放风,印度非常想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不过因为涉及大量项目,需要时间。5月10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彭博社就是这么说的。

更早,路透社在5月9日援引印度方面的知情人士称,印度计划在降低贸易壁垒方面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具体措施是,将其平均关税税率调低9个百分点,以此缩小和美国之间的关税差距。

一名印度政府官员甚至骄傲的表示,“我们将拭目以待,看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冲线。”

有鉴于印度此前的绵软,此次突然对美国发难,让世界很是震惊。

(图源:pixabay)

为了敲打印度,老川5月1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与企业高管会面时,明确表示,希望苹果不要把生产线转移到印度,而是转移回美国。

老川近期出访中东,名义收获不少。

5月13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老川出访中东,预计签署总价值1万亿美元的协议。

抵达沙特第一天,便和沙特签署了6000亿美元战略经济协议。白宫表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当天签署价值近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美国政府还计划向阿联酋的G42和沙特的Humain两家人工智能公司授权销售数十万枚AI芯片。

此举对英伟达等公司产生巨大影响。13日之后,英伟达股价涨幅超过10%。

除了台面上的内容,台面下暗潮涌动。一个不为人熟知、但非常重要的信息,近期正在发酵。

据财新5月13日的消息,增值税正成为美国政府关注的新重点。

报道称,老川在4月2日签署的加征“对等关税”的行政令中,将贸易伙伴国的国内政策如货币政策、增值税称为扭曲市场的“非关税壁垒”。

白宫相关情况说明书还称,(增值税)对美国企业来说是一种“双重打击”,出口到欧洲要缴税,而欧洲企业出口到美国无需缴税。

和所得税是直接税不同,增值税是流程税,每一个环节都要征收。

(图源:pixabay)

据财新报道,目前欧盟平均增值税标准税率为21.8%,法国和德国标准税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20%和19%。北欧三国增值税标准税率较高,为25%~25.5%,匈牙利最高达27%。

增值税还是欧盟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占总税收的18.6%。

中国尽管税率比欧盟低,但税收占比更高。

中国目前实行13%的增值税标准税率,名义上低于欧盟,另据财新的统计,2024年,中国增值税占总税收的38%,是第一大税种。

2025年一季度,尽管政府预算内收入是降低的(降幅为1.1%),税收收入也是降低的(同比下降3.5%),但增值税却是增长的。

据财政部官网,2025年一季度,国内增值税20467亿元,同比增长2.1%,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接近40%,占政府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

据国家税务总局5月14日的消息,根据增值税发票数据,4月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未来增值税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

为什么美国不征收增值税?

财新援引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的话,共和党人因为赚钱机器的属性而反对增值税,民主党人则因为累退的属性反对增值税,一旦有政治分歧的双方都认识到双方的正确一面之后,美国就会实行增值税。

老川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那只能内火外引,株连其他了。

#04

抢出口的结果,竟然是美国物价下降?

几乎全世界所有经济学者都认为,美国会被通胀所淹没,但美国通胀却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5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4月份的通胀数据,结果还是不及预期。4月美国CPI降至2.3%,是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所有机构预期。

导致美国通胀下滑的主要动力是原油等能源价格下降,食品价格相比3月份的涨幅回落,从3%的涨幅回落到2.8%的涨幅。

美国通胀不及预期,既有美国的因素,也有中国的影响。

先看美国因素。

5月12日,英为财经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美国经济的硬伤,全职就业下滑。文章指出,全职就业是美国支撑额外消费的基础,若要维持经济强劲增长,全职就业比例应该上升。

可实际情况是,随着经济放缓,美国全职就业比例正在不断下滑。

从逻辑上来说,企业主通常会先裁减临时工以降低人力成本,然后才是全职员工。如果全职员工的比例开始降低,意味着经济进一步恶化,消费将受到影响。

更具解释力的说法,也许来自中国。

就在多数人都以为,抢出口意味着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之时,国家统计局从宏观角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5月10日,统计局在解释中国4月份PPI为何下滑时明确表示,部分出口商品,比如汽车、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家具等领域产品在降价。

5月15日,高盛在一篇研报中统计,2025年一季度,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同比全面下跌。几乎涵盖所有主要品类,其中玻璃、金属、纺织服装、皮革、木材、纸张等商品出口价格跌幅最为明显。

或许美联储等机构也感到茫然,所以迟迟不敢配合老川降息。

5月1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地区的一场会议演讲中甚至公开表示,是时候重新评估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了,有必要在未来更改政策框架。

据澎湃新闻报道,鲍威尔表示,考虑到过去几年的通胀和未来几年供应链遭受的冲击和价格上涨可能更为频繁,美联储官员认为,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当前货币政策方法中围绕就业和通胀的关键因素。

鲍威尔还透露,美联储正在调整其总体政策制定框架,以应对2020年疫情后通胀和利率前景的重大变化,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对该框架具体修改的审议。

谁也不敢肯定,美国的通胀会一直低于预期。

在中美贸易缓和之际,沃尔玛突然表示,将史无前例提高产品售价。

华尔街见闻5月16日消息,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发布超预期季度财报的同时,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即将来袭,由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预计将很快波及货架上的商品,公司将从本月开始上调部分商品价格。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约翰·戴维·雷尼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些价格上涨的幅度和速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某物有30%的关税,你很可能会看到两位数(的价格上涨)。”

沃尔玛的表态说明,关税冲击还在,从5月份开始影响显现。

空荡荡的中美航运线开始繁忙起来。

(图源:pixabay)

据路透社报道,维齐恩全球海运订单追踪系统14号表示,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进展后,美国方面预订从中国输美的集装箱数量激增近300%,截至5月14日的七天平均订单量达21530个20英尺标准箱,相比而言,截至5月5日的七天平均订单量,只有5709个标准箱。

在上海,目前美线5月底发货的船只舱位已接近满舱。深圳盐田港紧急调整调度计划,应对出货高峰。

90天的窗口期,对所有贸易公司都非常重要,抢出口卷土重来,有多少买多少的情况不在少数。

因为商品需求井喷,海运价格大幅上涨。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森、长荣、中远海运集运等船公司,纷纷发布最新一轮涨价通知,每个集装箱运价上涨500-1500美元不等。以上海至纽约航线为例,目前运价已达到4300美元/FEU左右。

据货代企业相关人士消息,下半月运价还有可能上涨1000元/FEU左右。

一位在境内外均有货运业务的上市公司负责人提醒我们,目前海运价格上涨也许是中国自身运力不足造成的。

该负责人援引WTO数据,目前,以中海集运为代表的中国国际集装箱运力份额占全球的15%(中海集运运力占比12%),其中远洋航线的中国运力仅为12%(中海集运约10%)。

对比中国全球货物贸易额25%,国货国运的运力和国际贸易严重不匹配。国际航运三大组织形成了某种意义的垄断。每次需求下降就大幅缩减运力,需求集中就大幅提升价格,高的甚至能抬升到2万美金一个高柜。外贸企业苦不堪言。

5月16日,他表示,达飞从一个星期前开始涨价,已经到6000美金一个大柜,声称要继续涨。

中国运力和货物贸易不匹配影响中国出口成本,成为当下不少外贸人关注的新重点。

#05

房地产业的大改革,现房销售真的要来了?

上一周我们在檀几条里分析,未来房地产可能会出台现房销售的政策。

果不其然,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

据36氪消息,5月13日,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到按“新老有别”的原则在中心城区推行现房销售,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信阳是全国第一个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城市。

实际上,现房销售已经是一种趋势。CRIC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9年以来,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由10%左右上升至2025年3月的33%,提升了23个百分点。

现房销售有实质性提升,是最近两年的事。

(图源:pixabay)

据CRIC数据,如果把商品住宅竣工面积(现房)和商品住宅期房销售面积相比较,明显看到2023年以来这一比值在迅速扩大,到2025年3月已经达到0.76。2022年之前这一比例稳定在0.35-0.4之间。

这组数字表明,近两年,现房销售规模明显提速,速度高出期房销售约30个百分点。

所见即所得,这既是当下国人买房的防卫心态,也暗含了,地产从短缺到过剩的变化,既然现房越来越多,消费者为什么还要买期房,地方政府当然也会首先鼓励现房出清。

此时全面推开现房销售,意味着房地产高杠杆开发的全面逆转,房地产企业一下子从持续了20年的高周转模式,过渡到低周转,能力是否足够,存疑。

在风险没有彻底出清的时候,没有更强有力的保障政策出台的时候,地产企业有心无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工作室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