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扶志暖民心!中国气象局驻突泉县副县长槐杨的帮扶故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14:43 2

摘要:2023年5月,中国气象局机关党委(巡视办)组织处处长槐杨受命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开启了她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新的工作历程。

今年是中国气象局

定点帮扶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

第十二个年头

从2013年的首次定点帮扶

到2020年突泉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再到如今这里发生的点滴变化

在多任气象帮扶干部的努力下

气象助力突泉走出了一条

从稳定脱贫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日前

2023年中国气象局派驻

突泉县的帮扶干部

已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

突泉县副县长槐杨的帮扶故事

↓↓↓

2023年5月,中国气象局机关党委(巡视办)组织处处长槐杨受命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开启了她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新的工作历程。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气象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初到突泉,槐杨就迅速投入新的工作。她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拉家常、谈农事,详细查看了解当地情况。当了解到节水灌溉项目发展前景后,她组织农业气象专家研究当地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灌溉指标,协调农业气象观测设施与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连接,深入农户家中推广气象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县建成了4个气象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和试验区,面积达6485亩。

槐杨实地查看了解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拍摄:牛文娜

如今的突泉县节水灌溉示范区已经颇具规模,全国各地的人们陆续前往当地学习,而示范区的农户们提及槐杨,无不竖起大拇指。“感谢气象部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家里就能用手机操作。”突泉县永安镇农户于小东熟练地演示着小程序,表示科学灌溉帮助他们实现了节水、节肥、减支、增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这项技术已经从突泉走向全国多个旱作区,成为气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

寻求特色农业产业,紫皮蒜种成“金蒜盘”

突泉县紫皮蒜肉厚、色重且颇具规模。了解到这一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后,槐杨决定整合资源,让紫皮蒜产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形成产业规模。她着手联系气象和农业领域专家,开展气候品质评价,为紫皮蒜从庭院种植走向大田种植提供精细化专项服务。

槐杨实地调研特色产业发展。拍摄:牛文娜

槐杨致力于协调帮扶资金,支持紫皮蒜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2024年,集标准化厂房、消毒车间、冷藏库、保鲜库、产品展厅为一体的紫皮蒜加工创业产业园正式落地。产业园建成后,紫皮蒜从初加工转向精深加工,产品也更多样了,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同时,槐杨还组织了产品形象设计大赛、电商专场直播、美食品鉴等活动,让紫皮蒜等特色农作物走出突泉、走向全国。凭借紫皮蒜,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笑容也更灿烂了。

扶智扶志,点滴爱心为百姓谋福利

作为一位母亲,槐杨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刚到突泉县,她就走访了当地中小学,了解当地学生需求。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利用帮扶资金换上了智能黑板,科学研学、气象科普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更多乡村学校的学生拥有了更多来自各方捐赠的书籍,学习氛围更浓了。

槐杨在帮扶建设的乡村学校关心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拍摄:牛文娜

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是槐杨的牵挂。她带动中国气象局职工与当地学生结对帮扶,还组织当地贫困学生走出乡村,参加北京公益夏令营。“孩子们,努力学习,考到北京,我在北京等你们。”带孩子们在北京高校游学时,槐杨与他们立下约定。“我非常期待孩子们能够赴约。”她说。

两年来,中国气象局向突泉县开展帮扶项目39个,转化科技成果12项,扶持龙头企业12家、农村合作社5家,培训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约5500人次,帮助转移和新增就业187人次,直接购买突泉县农产品10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5600余万元,为突泉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气象贡献。

槐杨到群众家中了解实际困难和需求。拍摄:牛文娜

点点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挂职以来,槐杨的帮扶工作受到诸多肯定: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突泉县获批自治区首个气象高质量发展县级试点,帮扶经验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乡村振兴案例选编,她本人也被兴安盟党委表彰为“担当作为好干部”。

来源:中国气象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