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改浪潮下的“局外人”:一场期待与失落的博弈就在(2025年 4 月 22 日晚),广州市白云区松南村征地公告的发布,让罗冲围片区的旧改进程再次成为焦点。然而,与螺涌村、松南村部分地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松南小区、雅图阁两个住宅区的沉寂——它们未被纳入
旧改浪潮下的“局外人”:一场期待与失落的博弈 就在(2025年 4 月 22 日晚),广州市白云区松南村征地公告的发布,让罗冲围片区的旧改进程再次成为焦点。然而,与螺涌村、松南村部分地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松南小区、雅图阁两个住宅区的沉寂——它们未被纳入此次征收范围。这一纸公告,让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在旧改浪潮中成了“局外人”,期待与失落交织的情绪在社区中蔓延。
一、旧改红利下的“幸运儿”与“旁观者”
根据2024年12月发布的征地公告,松南村部分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用于安置区地块二建设,补偿标准最高达3.85万元/㎡(2025年2月数据)。这一补偿方案,让被征收区域的居民成为旧改红利的直接受益者。货币补偿、房票安置、产权调换等多元选择,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更让片区土地价值跃升的预期成为现实。
然而,仅一街之隔的松南小区、雅图阁却未被划入征收范围。这两个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楼龄已超30年,公共设施陈旧、物业管理缺失,居民对旧改的呼声由来已久。此次公告的“落空”,让许多住户直言“仿佛被时代抛下”。一位雅图阁业主无奈表示:“我们等了这么多年,眼看着隔壁村拆迁补偿,自己却连‘入场券’都没拿到。”
二、为何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从政策层面看,此次征收地块的规划用途为“中小学用地、城市道路用地及安置区”,属于罗冲围旧改首期配套(2025年2月公告)。松南小区、雅图阁未被纳入,或与其产权性质、规划定位密切相关:
1.产权复杂性:两小区多为商品房或混合产权,与村集体土地征收流程存在差异,需单独制定方案;
2.改造时序安排:罗冲围旧改遵循“基础设施先行”原则,优先保障学校、道路等公共配套,住宅区改造可能延至后期;
3.开发成本考量:老旧小区容积率高、拆迁成本大,开发商更倾向优先推进产权清晰的集体用地。此外,2021年松南村旧改意向表决中提出的“以整体拆除重建为主”的更新方式,也暗示了片区改造的渐进性。华为研发中心(2024年投入使用)的落地虽为区域注入产业动能,但其辐射范围仍集中在科创用地,尚未惠及存量住宅区。
三、居民的“双重焦虑”:现实困境与未来迷茫
对松南小区、雅图阁的居民而言,未被征收的遗憾远不止于经济补偿的“错过”,更源于对生活品质与资产价值的担忧:
· 居住环境恶化:楼体老化、管道渗漏、停车位紧张等问题长期困扰住户,微改造难以根治顽疾;
· 资产价值停滞:与一河之隔的金沙洲(二手房价 3 万+/㎡)相比,两小区房价长期徘徊在2万元/㎡,旧改无望进一步加剧价值落差;
· 配套升级滞后:尽管规划中的地铁13号线二期(松溪站)临近小区,但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匮乏仍未改善。一位松南小区业主感慨:“我们支持城市发展,但也希望不被遗忘。现在的房子住着憋屈,卖又卖不出价,就像卡在夹缝里。”
四、旧改的AB面:希望与阵痛并存
罗冲围的旧改叙事充满矛盾。一方面,华为研发中心的进驻、地铁12号线与13号线的建设(2025-2026 年通车),让片区跻身“广州西岸数字经济走廊”核心;另一方面,低端产业外迁缓慢、交通拥堵顽疾、公共服务短板,又让改造显得步履维艰。
对松南小区、雅图阁而言,这种矛盾更为尖锐。它们既受益于片区整体升级带来的增值预期,又因未被纳入旧改而无法直接享受红利。居民的心态也呈现分化:有人选择“苦等下一轮征收”,有人试图低价抛售房产,更多人则在观望中焦虑。
五、破局之道:政策衔接与居民参与
要让“局外人”重燃希望,需从政策设计层面寻求突破:
1.探索“混合改造”模式:将商品房小区与村集体土地捆绑开发,平衡经济成本与社会效益;
2.强化规划透明度:明确老旧小区改造时序,减少居民不确定性;
3.创新补偿机制:参考“房票安置”等政策,为非征收区居民提供置换选择。
城市更新的温度,在于不让任何人“掉队”城市更新是一场关乎空间重塑与利益分配的复杂工程。松南小区、雅图阁的“失落”,折射出旧改进程中个体命运与宏观规划的微妙碰撞。当罗冲围朝着“大湾区产业数字化策源地”的目标迈进时,如何让每个群体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或许比拆迁补偿数字更值得深思。毕竟,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崛起,更在于对“被留下的人”的关怀与回应。
来源:大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