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公布其第六代战斗机F-47及配套无人战机最新参数,再次将中美在未来制空领域的战略竞争推向白热化。5月13日,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罕见通过社交媒体公开发布F-47战斗机及两款协作型无人机的信息图,首次披露其关键性能参数:作战半径超过1000海里,飞行速
文︱陆弃
美国公布其第六代战斗机F-47及配套无人战机最新参数,再次将中美在未来制空领域的战略竞争推向白热化。5月13日,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罕见通过社交媒体公开发布F-47战斗机及两款协作型无人机的信息图,首次披露其关键性能参数:作战半径超过1000海里,飞行速度超2马赫,具备“隐形++”级别的高隐身能力。这些数据不仅远超现役F-22与F-35,更直指未来对抗中国在印太构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核心瓶颈。
在美国内部,F-47被称为“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支柱,其战略设想不仅是替代老旧F-22,更要在面对强敌空防时“可进入、可打击、可生还”。显然,这场隐形战机军备竞赛的“强敌”并不模糊,就是中国。美国军方高层早已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第六代战机与高端无人系统的发展,试图在2030年前完成“空中战力代差翻转”。而美国则必须在“系统毁灭性优势”层面先发制人,才能维系其全球空优地位。
从奥尔文公开的内容来看,F-47的最大突破点有三:其一是作战半径突破1000海里,意味着它可从更安全的第二岛链甚至关岛、澳洲等地起飞,实施远程隐形突防,避开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密集的雷达与远火覆盖。相比之下,F-22的590海里作战半径已显不足,必须依赖加油机,反而成为高价值脆弱节点。
其二是隐形能力的全面提升。F-47具备全频段隐身性能,其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将进一步下降,并加入红外抑制系统,在应对中国空军日益复杂的“多重感知融合”雷达系统时仍具隐身效果。美国空军用“隐形++”等级来定义其能力,远超F-35的基础隐身。此举直指中国在空警-500、地空联合指控系统和量子雷达上的新突破,意在重夺“我能看你、你看不到我”的感知主权。
其三是“协作战斗机”作战体系的正式成型。奥尔文提及的YFQ-42A与YFQ-44A两款无人协同平台将与F-47组成“有人+无人”复合编队,通过AI算法由飞行员实时指挥,在敌空域实施电子战、诱饵欺骗、拦截破防等任务。美国空军计划采购逾1000架这类“战术无人僚机”,成本远低于有人机却能分担高风险任务。这一作战模式被誉为“空中战争的下一场范式革命”。
这种体系化作战模式将彻底改变空战格局。若投入实战,美军可用少量F-47引导大量无人僚机深入中国防空网腹地实施“群狼战术”,这对中国传统“中线布防、节点突击”的空防结构将造成极大压力。更关键的是,美国希望通过大规模部署可协同作战的无人平台降低总体作战成本,使制空优势从“单架贵机博弈”转变为“体系量产压制”。
当前,美空军计划在2030年前全面部署F-47,并在2025-2029年内完成早期战斗部署。这意味着F-47将与中国第六代战斗机几乎同步进入实战序列。而就在近年,中国航空工业也不断传出六代机原型进入试验阶段的消息,或采用“飞翼+人工智能+有人无人协同”三重路径,直指未来制空权与战略突防体系。
面对这种“技术同步化”的战略风险,美国军方显然已不再寄望维持代差,而是力求在数量、体系、协同效率上拉开新一轮优势。而这背后,其实质正是对中国空天能力飞跃的深刻焦虑。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此前就公开表示,中国空军的研发与产业速度正在“逼近美国容忍的极限”,F-47的问世正是对“制空权滑落风险”的直接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F-47高达3亿美元的单价一度引发美国内部争议,国会曾要求暂停项目进行战略再评估。但最终在“反华优先”逻辑推动下,项目仍被恢复推进。奥尔文此次高调发布信息图,也被视为是在为该项目制造舆论势能,为2025年预算案铺路。
本质上,F-47不只是一个战机型号,它是美国空军面对大国竞争格局变化的“战术转型标志”。而协作战斗机系统则是这种转型在战术、组织与工业维度上的具体落实。这场转型的根本驱动力,不是技术野心,而是对“制空权失手”的切实恐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美在第六代战斗机领域的博弈,将成为空天对抗的核心前线。F-47横空出世,并不是美国放松了战略收缩的节奏,而是其重构全球军事压制体系的信号。而对于中国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止于硬件竞赛,更在于如何打造对等甚至超越的“作战体系韧性”与“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