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榜样 | 郑焕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6:49 2

摘要:“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将在文明河北微信公众号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郑焕玲

郑焕玲,女,1976年6月出生,迁安市扣庄镇安新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拓者文艺宣讲队”队长。曾因家庭困难得到许多人关爱和帮助,如今她积极回报社会。3年来,她和文艺宣讲队队友们参与各类演出300余场,创作了《完美姻缘》《共同富裕》等100多个节目。文艺宣讲队成为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带动了周边村近千人参与志愿服务,还提供清洁村庄卫生、关爱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服务。获唐山市2024年6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荣登2024年“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采薇 -

“咚咚锵,咚锵。咚咚咚,锵锵锵……”

春寒料峭时节,一阵阵清脆的鼓乐之声,随着空气的流动爬上树梢,跃过屋脊,飘向大地,仿佛在催促休眠了一冬的杨柳快快长出新的枝条,提示刚刚从融化的冰雪中醒过来的麦苗儿莫负春光。仔细聆听,这清脆的鼓乐声饱含着一种向上的力量,俨然春日里最早端坐枝头,以粉嘟嘟的面容宣告春天来临的山桃花,让人心生欢喜,顿觉天高地阔。马儿任性驰骋,鸟儿自由高飞,昂昂然已生摩拳擦掌之意,奋奋然陡生革故鼎新之心。

循着鼓乐之声,走进一座宽敞的院落,正是我此行要去的安新庄村村委会所在地。环顾四周,院墙下立着一排宣传栏,“党务公开”“党建引领‘志愿红’”“2024年‘河北好人榜’郑焕玲”“爱心书记李艳兵”“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栏”“提高健康生活宣传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西边高墙上赫然书写着:“黄帝圣迹,光耀千秋。”一时间,历史的厚重,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未来的辉煌,人民的幸福,甚至于春天的花开、秋天的月明,仿佛都已融入到这些方块字的一笔一画之中,令见者为之动容。

沉浸在文字带给我的遐想之中,感觉像是一只蚂蚁不知不觉间走进一幅宏大瑰丽的画卷里。那一刻,我的灵魂一定出离了肉体,被某种神圣的光涤荡着、激励着。忽然一声“你好”的呼唤,把我的思绪从梦幻般的游离状态拉回到眼前的现实,我扭头一看,几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位满面红光慈眉善目的女士,正是我约了见面的郑焕玲——几分钟之前,我还在宣传栏里看到她的大照片呢。我知道,清脆的鼓声里有她的心血凝结,进村后看到的村容村貌的整洁里有她的心血凝结,安新庄村志愿者队伍的成长与壮大有她的心血凝结。

郑焕玲带我走进安新庄村的文化活动室,宽敞的室内,大约二十几个人排成有序的队形,“咚咚咚,锵锵锵”,正是这一群人用力敲出的鼓乐声。他们都是村里的年长者,从六十多岁到八十多岁,有男人也有女人,虽然个个鬓染微霜、面生皱纹,但是幸福的表情写在脸上,愉快的心情通过手中的鼓槌,以清脆的乐响互相传递。因为他们打的是腰鼓,所以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但是,《安塞腰鼓》中写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而我眼前,打鼓的是一群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许经霜历雪、深感白驹过隙的老人,更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安康,所以,他们更珍爱眼前的生活。

郑焕玲向我介绍队伍中的一位老者,她是安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兵的母亲,今年已经83岁高龄,每天坚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志愿演出,是志愿者队伍中的积极分子。这不禁让我惊诧,并真诚地感叹:人是一种精神性动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也只有在精神世界里,人才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并由此证明自己的“存在”。

郑焕玲,1976年6月出生于唐山市丰南区,在家排行老七,上面有六个姐姐。虽然贵为“七仙女”,她的成长道路与周围的小伙伴们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成为人妻,后成为人母,每天勤勤恳恳地劳动,踏踏实实地生活,在青春之年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尚在蹒跚学步,她的婚姻状况却崩塌性地恶化,不久,她便成为单身母亲,在伤心中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

老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被生活的双重重压折腾得颇为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向疼爱她的、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被查出癌症,且是晚期,医生下了判决书,顶多再活半年。那时郑焕玲常在心中默念,愿用自己的十年换母亲增寿十年。或许诚心和孝心真的能够感动天地,此后,母亲居然整整又活了十年,直到84岁寿终正寝。

随着母亲病情稳定、寿命一年年加长,郑焕玲的心情也渐渐由阴转晴,曾经发话再也不搞对象的她,在2008年悄然迎来一段新的情缘。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即将迎娶“七仙女”的“董永”,是一位腰部严重受伤的高位截瘫患者。若干年前,小伙子在跑运输的途中不幸遭遇了车祸,导致他生命的“另一半”姗姗来迟。再婚后的郑焕玲,重新回到人生正轨,不仅夫妻恩爱、婆媳和睦,而且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她的第二个儿子呱呱坠地,一家人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郑焕玲的情感有了新的着落,但是生活的困难并未减少,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毕竟她的爱人能够从事的工作十分有限,靠她做一些小本儿生意一时也改变不了拮据的现状。国家的医疗新政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她爱人的就医和护理问题;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同样让她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天长日久,逐渐摆脱了经济困难的郑焕玲又多了一个心思,那就是怎样以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

经同事介绍,郑焕玲尝试加入“洁美家园”志愿服务队伍,在小区周边开展美化环境、文艺汇演、政策宣传、帮扶困难户等志愿活动,并且进行得有声有色,广受关注和好评。2021年,经安新庄村村民李文秋介绍,安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兵正式邀请郑焕玲组建“安新庄文明实践站”,并负责实践站的各项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使文明实践由最初的定期活动转变为常态化服务,引导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面貌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村支书李艳兵的大力支持下,由郑焕玲组织和带领的安新庄村志愿服务队迅速打出了名号,受到迁安市文明办的肯定。

万事开头难。起初,由郑焕玲带头组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不仅招募到的志愿者人数少,志愿服务行动也不被村民们理解。比如说,村里宽敞的街道两旁,规划得十分整齐的绿化带里,不仅长满杂草,而且还常常堆放各种各样的杂物,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郑焕玲带领她的志愿服务队成员一边拔锄绿化带里的杂草,一边清理随意堆放在绿化带里的杂物,干得热火朝天,有个别村民以为他们是被村里雇来干活的,就问她一天挣多少钱,郑焕玲笑着回答说:“我们是志愿服务,不拿工钱。”对方把怀疑与不解的表情清晰地写在脸上,摇摇头走开了,并在身后撂下一句话:“不给钱谁干啊。”

改天,郑焕玲和她的队员在工作时主动与蹲在门口晒太阳的村民聊天,问候他们:“大姐(大妈),这待着呢!”待对方答话后,就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地把话头拉长,一边干活一边热心宣传志愿服务的初衷、服务内容、服务效果等,并主动询问村民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事项,比如照顾孤寡老人、免费理发等,同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就这样,志愿服务的概念逐渐被灌输到村民的头脑中。看着被清理得干净整洁的街道,大家也心服口服,从此不再乱堆乱放,自觉地清理街道,美化环境,种花种草。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郑焕玲和她的志愿服务队邀请城里的志愿服务文艺宣传队到村里,为村民们表演文艺节目,拉村民们一起唱歌、跳舞、扭秧歌、唱京剧、打快板、表演小品等等,都是“接地气”的表演。村民们看了城里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后,觉得自己也行,郑焕玲就趁热打铁组建起自己的文艺宣传队,一有时间就排练起来,不仅吹拉弹唱,而且还自己编排舞蹈、编写剧本、组织去周边村庄演出,招募更多的志愿服务者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郑焕玲和她的文艺宣传队员们每次外出表演的时候,都要带上特殊的“行头”,即塑料手套和垃圾袋。演出结束后,演出现场的地面上总会被环境意识不强的大人、孩子丢下一些烟头、糖纸、牛奶盒、饮料瓶等等,郑焕玲就带领她的队员们戴上手套,把地面上的垃圾捡拾到垃圾袋中,统一放进村里的垃圾桶。他们主动捡拾演出场地垃圾的行为感染了乡邻,几次之后,演出场地的垃圾越来越少,观看表演的人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环境意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有人编顺口溜夸赞郑焕玲和她的志愿服务队:

开口就说暖心话,热心服务送到家。

文艺演出结硕果,传统美德开新花。

言语朴素接地气,政策宣讲像拉呱。

甘于奉献品格高,名利不染气自华。

“咚咚锵,咚锵。咚咚咚,锵锵锵……”

在清脆的鼓乐声中,我和郑焕玲聊得十分投缘,她一点儿也不介意我问及她的个人生活,问及她加入志愿服务队的心路历程。她总是满面笑容地向我讲起她加入志愿服务队后,在工作中获得的种种乐趣和积累的经验,一副特别知足的样子。我知道,她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用老百姓朴素的话语说,一个萝卜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坑,一只小鸟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树枝儿。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的姑娘跑到城里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的小伙子娶媳妇儿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是说男方家要有车(会移动)有房(不动产);男方要给女方“一万张五元票子(紫色)、一千张百元票子(红色)、数目不等的五十元票子(绿色)”,这些加在一起至少十五万元以上。这些压得农村父母喘不上气,多少好姻缘也因此被拆散。针对彩礼上互相攀比的陈规陋习,郑焕玲和她的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一首音乐快板《高价彩礼》,规劝村民移风易俗、勤劳致富,演出后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现场就有姑娘表示:“从今儿个起,我就带个头,坚持不要高价彩礼,杜绝买卖婚姻!”

郑焕玲和她的文艺宣传队善于捕捉现实中、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针对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积极或不良影响,通过编排文艺节目,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价值观。三年时间里,他们通过歌曲、小品、快板、乐亭大鼓、评剧、京剧、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自编自导自演100多个节目,组织300多场义演,编排的音乐快板《农民宣讲团》《高价彩礼》《反诈宣传》、小品《完美姻缘》、歌伴舞《共同富裕》等节目,被推送至《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唐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志者事竟成。郑焕玲和她的志愿服务队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与良苦用心分不开。2022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由村支书李艳兵担任组长,负责志愿服务的规划与协调,同时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工作站,负责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培训、管理和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完善的组织架构从原则上保障了志愿服务队的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队成员由最初的几十名逐渐发展到几百名,2025年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63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党和国家政策好,美好生活要靠自己来创造。

看着笑容满面、滔滔不绝讲故事的郑焕玲,我忽然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苔花小如米,也学牡丹开。”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郑焕玲到安新庄村志愿服务已经三年出头,在一千多天里,她每天雷打不动地驱车十几公里,到村里“打卡上班”,清洁村庄环境卫生,带领村民跳操晨练,真诚关爱孤寡老人,暖心帮扶困难家庭。“在志愿者的感染下,村民们渐渐远离了麻将桌,嘴里谈的也不再是张家长李家短那些鸡毛蒜皮,而是今天村里有什么活儿、谁家需要帮助、我们排练个什么节目等等。”村支书李艳兵由衷地肯定,“郑焕玲来到我们村之后,村民们参与志愿服务和村集体事务的劲头更足了!”

作者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