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吸血鬼”图鉴!有的比蚊子还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7:10 2

摘要:夏季是昆虫们活跃的季节,也是各种“吸血鬼”们横行的时期。许多“吸血鬼”会在夏季进入生命中最重要的成虫阶段,并开始四处袭扰人类,其中一些还颇为危险。大多数人将这些“吸血鬼”笼统地称为“蚊虫”,很少进行仔细辨认。其中不少对人类没什么恶意的小虫,则经常因为“撞脸”而

夏季是昆虫们活跃的季节,也是各种“吸血鬼”们横行的时期。许多“吸血鬼”会在夏季进入生命中最重要的成虫阶段,并开始四处袭扰人类,其中一些还颇为危险。大多数人将这些“吸血鬼”笼统地称为“蚊虫”,很少进行仔细辨认。其中不少对人类没什么恶意的小虫,则经常因为“撞脸”而送命。

那么,这些“吸血鬼”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们的亲戚和经常与它们“撞脸”的生物又有哪些呢?

图源:soogif

01 蚊子被少数吸血者代表的大家族

蚊虫蚊虫,“蚊”字甚至在“虫”字之前,可见人们对于蚊子这种生物的怨念有多深刻。从技术上讲,双翅目蚊科下属的所有物种(包括疟蚊亚科和家蚊亚科)都可以被称为狭义上的蚊子;而广义上的蚊子,则包含了双翅目下的另外一些被冠以“蚊”这一名号的物种,比如摇蚊科、蕈(xùn)蚊科、毛蚊科等。

广义上的蚊子们——也就是双翅目下属的各种“××蚊”,其分布极为广泛,就连南极大陆唯一一种真正的土生昆虫也是南极摇蚊。这些“蚊子”彼此之间差异巨大,从没有翅膀的南极摇蚊,到幼虫能够发光的小真菌蚋(ruì,蕈蚊科),其中许多还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们通常不属于“吸血鬼”的一部分。

摇蚊丨图源:樊小喆/图虫创意

狭义上的蚊子(蚊科成员),在全世界已经发现并鉴定出约3300种,其中在中国分布约400种。我们所熟知的蚊子,主要就是蚊科下属的一些种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几千种蚊子里,只有不到7%,也就是200多种蚊子是吸血性的,而其中,大约只有70-80种经常会吸食人类的血液,主要包括按蚊(疟蚊)、伊蚊(斑蚊)、库蚊(家蚊)等几个种群。这些家伙构成了夏季攻击人类的主力。

相较之下,大多数狭义上的蚊子其实也不咬人——比如说块头最大,在山区森林中经常出现的巨蚊。它们的主食是植物的汁液,尤其是某些花蜜。可惜的是,因为目标明显,当前往山区远足的人们发现这些浑身泛着金属光泽的大蚊子时,等待它们的通常是灭顶之灾。

另外,巨蚊的孑孓(水生幼虫)是食肉动物,且主要捕食其他蚊子的孑孓,这让巨蚊被用来进行生物防治、对付多种伊蚊。不过,因为伊蚊繁殖能力强,巨蚊经常“寡不敌众”,无法很有效地消灭对手。

孑孓丨图源:樊小喆/图虫创意

几乎所有蚊子的幼虫都生活在水中,大多数是杂食,以微生物、有机物碎屑、藻类等为食,并被小鱼、蝌蚪、水虿(chài,蜻蜓幼虫)、蝎蝽等水生掠食者捕杀。但因为数量巨大,因此总有数以亿计的新蚊子诞生,并对人类发动攻击,四处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

另外,即便是吸血的蚊子,通常也只有雌性成虫吸血,而雄性则与大多数“普通”蚊子一样,以植物汁液、花蜜等为食。


雌蚊(上)的头部是尖形,用于吸血;雄蚊(下)的头部是一个毛刷不能用于吸血。丨图源:签约摄影师/IC photo

02 蠓(měng)讨厌的“咩咩儿”

“蠓”这个名字,你可能有点陌生,但它还有一个重庆名字叫“咩咩儿”。作为一类微小的昆虫,蠓虽然在不咬人时经常被人忽视,但其实是个规模相当可观的大家族。和蚊子一样,蠓也属于双翅目,只不过独立为蠓科,目前已经发现了135个属和超过7000个种,比狭义上的蚊子(蚊科)的多样性还要强。

与蚊子一样,蠓也只有一小部分种类是吸血物种,主要是库蠓属、蠛(miè)蠓属、细蠓属,其他种类的蠓则分别以植物汁液为食,或者捕食其他小型生物。大多数蠓都是体长1-3毫米的迷你昆虫,很少有长5毫米以上的,这也是它们被称为“咩咩儿”“小咬”的原因。

图源:zero/小红书

除此之外,吸血的蠓大体上就像是一只有些“圆胖”的超小型蚊子,一样依靠一对翅膀飞行、另一对基本退化(双翅目昆虫的普遍特征),一样是完全变态昆虫(幼虫和成虫差异很大,会化蛹),一样有着适合刺入动物体内的刺吸式口器,一样拥有极为宽广的生存环境,从热带到极地寒带均有分布,甚至很多蠓的幼虫也像蚊子的幼虫一样生活在水中。当然,蠓的叮咬也一样会传染疾病——尤其是库蠓类传播的蓝舌病,每年都会对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整体而言,吸血的蠓占据的是与吸血的蚊子相近但“小一号”的生态位,所以也被称为“墨蚊”。一些蠓甚至把自己的蚊子亲戚当成了“打劫”对象——比如嗜(shì)蚊库蠓,会以吸血后的蚊子为捕食对象,将口器刺入蚊子体内吸食营养。

03 吸血苍蝇改变大陆历史的灾星

在双翅目下,“吸血鬼”们并不只有蚊子和蠓,一部分蝇类也会吸血。和我们印象中在粪便和垃圾堆里到处乱爬的苍蝇不同,这些吸血蝇类长着的不是普通苍蝇的舐(shì)吸式口器,而是类似蚊子的刺吸式口器,因为体型较大,可以刺穿比较粗厚的动物皮肤。

图源:hhelene/拍信创意

较为常见的吸血蝇是螫(shì)蝇类,比如厩(jiù)螫蝇。这种麻烦的苍蝇会在马厩里攻击牲畜,在吸血的同时传播危险的炭疽(jū)。不过,真正要命的其实是采采蝇(舌蝇),它们以类似“舌头”的修长刺吸式口器得名。这些凶猛的吸血苍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所分布的非洲大陆的历史。

舌蝇所传播的主要疾病是锥虫病——这些锥虫生活在它们体内,一旦成功叮咬目标,就会导致感染。锥虫可以感染人类和牲畜,导致宿主产生发烧、贫血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还会伤害宿主的神经系统,造成致命的昏睡症。

图源:anadolu/IC photo

锥虫病的感染,在很多舌蝇大量繁殖的地区,导致了人类活动稀少和畜牧业发展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西非和东非高原不少地方的文明发展。到目前为止,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年仍有大量牲畜死于锥虫病,数十万人被感染。而在近代,当欧洲人抵达非洲,发现大量肥沃土地因为舌蝇肆虐而未被利用,大量人因为昏睡病而疲惫嗜睡时,欧洲殖民者曾错误地将昏睡病症状归因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直到现代,杀虫剂和硫胂密胺等锥虫病特效药的运用,才总算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舌蝇肆虐造成的危害。

来源:巴南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