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毫无成果”说明什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17:42 3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5月16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三方会谈在伊斯坦布尔结束,这场时隔三年的直接对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谈判被乌克兰议员称为“毫无成果”,且俄罗斯提出的条件被乌方视为“不可接受”,但这场会谈本身已传递出多重信号:既是战争陷入僵局的缩影

防走失,电梯直

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文·刘亚东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6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三方会谈在伊斯坦布尔结束,这场时隔三年的直接对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谈判被乌克兰议员称为“毫无成果”,且俄罗斯提出的条件被乌方视为“不可接受”,但这场会谈本身已传递出多重信号:既是战争陷入僵局的缩影,也是各方博弈策略的延续,更凸显了土耳其作为“中间人”的地缘政治野心。

5月16日,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

新华社发(土耳其外交部供图)

从公开信息看,俄方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撤军,作为停火的前提条件。这一要求显然超出了乌克兰可接受的底线——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东两州独立问题便成为俄乌冲突的核心矛盾;而2022年俄方对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军事控制及“入俄公投”更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对主权国家领土完整的侵犯。乌克兰若接受撤军要求,等同于承认俄方对四地的实际控制权,这不仅违背乌政府“恢复1991年边界”的战争目标,也将动摇其国内政治合法性。

与此同时,俄方在谈判中强硬立场,可能反映出其对当前战场态势的信心。过去三年间,俄乌冲突陷入消耗战,尽管西方持续军援乌克兰,但俄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军事动员逐渐稳住了战线。此次强硬要价既是试探乌方底线,也可能试图以“既成事实”逼迫国际社会默认其对四地的控制。

土耳其在此次谈判中再次扮演了关键调解者角色。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一方面与乌克兰保持军事合作(如提供无人机),另一方面又与俄罗斯在能源、黑海安全等领域深度捆绑。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使其成为俄乌双方均可接受的谈判主办方。然而,土耳其的调解努力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既因俄乌立场差距过大,也与其自身战略目标有关——埃尔多安政府试图通过斡旋冲突提升地区影响力,同时换取俄罗斯在叙利亚、能源等问题上的让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在会谈后已经表示乌方对谈判进程的失望,或是对土耳其调解能力的不信任。而俄方强调“与普京保持密切联系”,则凸显了莫斯科对谈判的绝对主导权,其“以打促谈”的策略未发生根本改变。

尽管谈判未取得进展,但双方同意“暂停而非终止”对话,表明冲突双方仍保留外交解决的可能性。这场会谈本身至少传递出两点积极信号:其一,俄乌均未彻底关闭谈判窗口,这为未来可能的妥协留下了空间;其二,国际社会对冲突长期化的担忧加剧,促和压力可能成为推动双方调整立场的潜在动力。

然而,现实困境依然严峻。乌克兰的生存焦虑与俄罗斯的安全诉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而西方对乌支持的不确定性(如特朗普当选后的政策变化)也让基辅难以轻易让步。若双方无法在领土问题上找到折中方案(如暂时停火或局部交换),冲突的军事化趋势恐将持续。

2025 年 2 月 24 日,战争中的乌克兰士兵

图源:Getty Images

伊斯坦布尔谈判的僵局再次证明,俄乌冲突的本质是地缘安全秩序的重构之争,涉及主权、意识形态与国际规则的博弈。短期内,双方难以在核心利益上退让,但对话的延续本身或能为局势降温提供契机。国际社会需警惕冲突外溢风险,同时探索更具创造性的调解机制——例如推动人道主义停火、建立中立监督区等——以避免局势滑向更不可控的深渊。而对于土耳其这样的“中间人”而言,若想真正发挥建设性作用,则需超越战略投机,将地区稳定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来源:报人刘亚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