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春时节,农人弯腰播下一粒粒红衣包裹的种子。几场细雨过后,嫩黄的花苞便悄然从叶腋钻出,在晨光中舒展成蝶翼般的形状。人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却不知这株低矮的草本植物正以更静默的姿态,在泥土深处酝酿着生命的奇迹。
大多数地上开花的植物,果实都长在地上,比如花生的黄金搭档毛豆,还有众多的水果、坚果,什么核桃啦、瓜子啦、大枣啦等等。
唯独花生不落俗套、独辟蹊径,它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请以“落花入土,结果为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 20行);(2)不能抄袭或套写;(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落花入土,结果为实》
暮春时节,农人弯腰播下一粒粒红衣包裹的种子。几场细雨过后,嫩黄的花苞便悄然从叶腋钻出,在晨光中舒展成蝶翼般的形状。人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却不知这株低矮的草本植物正以更静默的姿态,在泥土深处酝酿着生命的奇迹。
当向日葵追逐日光,牡丹在枝头盛放,花生却将璀璨的时光浓缩成短短三日的花期。那些金箔般的花瓣在完成授粉使命后,便带着整朵花向下俯冲,如同虔诚的朝圣者叩拜大地。花柄末端的子房就此遁入黑暗,在土壤中开启长达两个月的孤独旅程。古农书《齐民要术》记载:"落花生者,其花坠地乃结实",这般"向死而生"的智慧,早在千年前就被先民看在眼里。
翻开泛黄的《诗经》,"采采芣苢"的歌声里飘荡着车前草的影子;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手执莲蓬,寄托着对洁净的向往。唯有花生始终与土地紧紧相拥,连明代《农政全书》也仅以"藤蔓植物"草草带过。这种谦逊或许源于对生存的深刻理解:当其他植物在阳光下争奇斗艳时,它选择将能量储存在黑暗中的荚果里。正如农谚所说:"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那些深埋地下的果实,每个褶皱都刻满生存的智慧。
现代科学揭开了这场生命魔术的帷幕。花生子房柄中的重力感应细胞,如同精密的导航系统,引导着胚胎向地心生长;土壤中的根瘤菌与之结成同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养分。这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匠人,他们在幽暗洞窟中描绘飞天,颜料里掺入的骨胶历经千年依然鲜艳。有时候,最耀眼的光芒恰恰诞生于无人看见的角落。
鲁迅在《落花生》中写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无用的人。"每次剥开粗糙的果壳,那些裹着红衣的仁粒总让我想起黄土高原上的老农——他们布满沟壑的手掌能捧起麦浪,龟裂的脚掌丈量过无数田垄。就像花生把花期压缩成闪电般的灿烂,将漫长的等待留给黑暗中的成长,真正丰盈的生命往往不需要鎏金的外壳。
蝉鸣渐起的夏夜,我常看见萤火虫在花生田里明明灭灭。这些提着灯笼的小生灵,与深埋地下的果实构成了奇妙的和弦:一个用微光照亮黑暗,一个以沉默孕育丰饶。或许这就是大地教授的辩证法,唯有向下扎根的勇气,才能托起向上生长的力量。当秋风吹落最后一朵黄花,农人的锄头将翻出成串的果实,那时我们会懂得:所有深埋的时光,终将在某个清晨破土成实。
来源:鸿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