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倡议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7:48 2

摘要: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党委书记兼精神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汤艳清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根基在于家庭,关键在于学校,而社会则是其坚强后盾。每个环节都需打破偏见与怠惰的坚冰,层层减压,方能为孩子心理“松绑”。

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党委书记兼精神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汤艳清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根基在于家庭,关键在于学校,而社会则是其坚强后盾。每个环节都需打破偏见与怠惰的坚冰,层层减压,方能为孩子心理“松绑”。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孩子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阳光,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我们诚挚地向您发出倡议——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筑起一座温暖的成长灯塔,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在爱的呵护下,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我们想对家长说——

●放下焦虑,拥抱成长。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花期,不必用“别人家的孩子”丈量他们的成长,不要将焦虑转嫁给孩子。试着放下焦虑,先疗愈自己,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

●用支持代替控制。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该背负父母的梦想,他们的未来,应由他们自己书写。

●爱是倾听,更是尊重。每天留出一段时间,放下手机,听听孩子的小欢喜或小烦恼,一句“我懂”比“你应该”“你必须”更有力量。

●没有完美的小孩,就像没有完美的父母。允许孩子犯错,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让家成为“充电站”。争吵时压低的声音、失败时的拥抱、成功时的肯定……这些微小的温暖,会成为孩子一生抵御风雨的铠甲。

●规则要适当、适度。不要让规则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而是为他们画出安全跑道的边界。

●提升家庭心理健康素养,用爱筑起心理健康的避风港。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或异常行为时,愿每位家长都能用耐心代替质问。

●成为孩子心理安全的“树洞”,做孩子成长的盟友,支持而不越界,引导而不掌控。

●当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家庭的帮助得到缓解时,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切勿讳疾忌医,甚至拒绝服药。

我们想对学校说——

●关注孩子心理,看见分数背后的“人”。学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一间随时敞开大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许能挽救一颗迷茫的心。

●用多元评价代替“唯分数论”。孩子的创造力、善意和协作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满分答卷。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闪耀光芒。

●将心理筛查纳入健康体检,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的“心灵成长档案”。通过专业评估,及时发现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让他知道:“我们一直在你身边”。必要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

●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能成为孩子黑暗中的一束光。师生间的温暖联结,往往比课本更让人铭记。

●家校同心,其利断金。家长和老师不是对手,而是相互信任的“战友”。定期真诚沟通,不夸大、不隐瞒,才能为孩子铺就平稳的成长之路。

●希望每位教育者学一点心理沟通技巧,换一种眼光看孩子。不要用“你应该”“你必须”的口吻,少一些“你总是……”的定性,多一些“我注意到……”的发现,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对待,在包容中自信成长。

我们想对社会说——

●做孩子心灵的守望者。开展各临床科室“心理视力”提升计划,让每位医生都能成为儿童情绪的“读心者”,及时将可能有问题的孩子转诊到心理门诊,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架起通往希望的彩虹桥。

●搭建暖心港。开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热线,打造多学科会诊绿色通道、家庭疗愈的成长课堂,让每个求助都能听见温暖回声。

●锻造疗愈百宝箱。引进国际前沿的治疗技术,发挥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案,为每个独特心灵定制专属的成长拼图。

●编织全周期护心网。从初诊时温声细语的评估,到康复期每月一封的《小树成长报告》,用医疗温度温暖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携手播种阳光心态的种子,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传递这样的信念: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种情绪都值得被倾听。当全社会都学会用知识化解偏见,用理解替代歧视,用温暖驱散阴霾,我们就能共同编织一张心理健康的安全网。

●创造一个“谈论心理健康不再尴尬、寻求心理咨询不再犹豫、接受专业治疗不再迟疑”的新环境。家校医社四方联动,让心理支持触手可及。

●携手编织一张爱的安全网。当教育的阳光、医疗的温暖、公安的守护相遇,便为孩子们构筑起心灵的彩虹桥。从细微变化的察觉,到专业及时的介入,我们用爱与责任,守护每朵花儿如期绽放。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