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供应链与绿色金融合作新机遇 中比商业对话会成功举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8:51 2

摘要:5月16日下午,由比利时卢森堡中国商会主办的“中比商业对话会”在布鲁塞尔成功举办。对话会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围绕“中比供应链与绿色金融合作发展新机遇”主题,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比两国在物流枢纽、供应链协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前景。

中国日报布鲁塞尔5月17日电 5月16日下午,由比利时卢森堡中国商会主办的“中比商业对话会”在布鲁塞尔成功举办。对话会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围绕“中比供应链与绿色金融合作发展新机遇”主题,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比两国在物流枢纽、供应链协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前景。

活动吸引了来自中比两国的政商界代表、智库专家、金融机构及企业负责人愈百人出席。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发言。 主办方供图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出席活动并讲话。他指出,值此中欧建交五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回望过往,中欧经贸关系已由最初的二十多亿美元贸易起步,发展为今日日均双边贸易额超过20亿美元的全球最重要关系之一。他强调,当前虽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中欧作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体,依然拥有广泛的利益交汇和深厚的合作基础。

费胜潮表示,差异不应成为合作的障碍,而应成为理解彼此、互补发展的起点。正如比利时因多样性而闻名,中欧之间的文化和制度差异亦蕴藏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他指出,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增长并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欧洲在技术、理念和制度创新方面拥有深厚积淀,双方完全有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产业、优化全球供应链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费胜潮呼吁,中欧应秉持开放、务实、建设性的态度,深化互信与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他以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作结:“天气或许阴晴不定,但正如欧洲俚语所说——没有坏天气,只有不合时宜的着装。面对不确定,我们更应坚定信念、主动作为,让合作的阳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比利时卢森堡中国商会会长何壁清发言。 主办方供图

比利时卢森堡中国商会会长何壁清表示,商会始终鼓励和支持会员企业扎根比利时,服务当地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商会愿意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商协会组织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中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努力推动为中资企业在比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他表示,商会将持续搭建中比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双边贸易投资的持续增长。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发言。 主办方供图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表示,当今世界不需要彼此指责或较量强弱,而更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倾听基础上的真诚对话。他指出,中比虽有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多样性造就了合作的广阔空间。德威特先生强调,企业界应抛弃对立思维,以务实的态度探讨“我们能共同建构什么”,而非纠结于“谁更强”。他呼吁各方把握契机,在开放与合作中寻找共赢,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传递稳定与信心。

法兰德斯中国商会执行董事宋惠安发言。 主办方供图

法兰德斯中国商会执行董事宋惠安表示,近期中比地方交流不断升温,下周商会将组织比利时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进一步拓展与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对接合作。她指出,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了解、建立信任,也体现了双方对未来合作前景的信心。她强调,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比更应保持密切沟通,把握好每一次面对面的合作机会,让交流不断深入、成果不断落地。

来自中比两国物流、金融界企业代表围绕供应链协同与金融服务创新两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副总裁吕克·阿尔努(Luc Arnouts)表示,安特卫普—布鲁日港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与中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海运联系,有10条远东航线对接中国港口,其中6家船公司总部位于亚洲。他介绍了多家中国企业在港区投资运营的最新进展,指出,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车企及零部件企业正在通过比港构建通往欧洲市场的稳定通道。港口将积极配合中资企业在比发展需求,探索更加智能、高效、低碳的物流解决方案。

在中欧智库对话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传统的贸易投资秩序正面临系统性冲击,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制度型开放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她表示,经过50年发展,中欧已经形成了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高级研究员雅克·佩尔克芒斯(Jacques Pelkmans)表示指出,中欧在过去几十年建立了覆盖绿色发展、可持续合作和多边治理的深厚合作网络,尤其在环保、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来带了巨大的和平。他指出,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与政策分歧,中欧贸易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双方在多边框架下也展现出良好的协作能力。与欧盟与美国的双向投资额相比,中欧双向投资额还存在很大差距。他强调,中欧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彼此高度互补,在绿色技术、供应链稳定与全球治理方面仍有广阔合作空间,应在重建互信基础上继续拓展务实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