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人,越爱摆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21:47 3

摘要:面对梁亚君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那个服务员装三文鱼超过了3分钟。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

喜欢在人前挑三拣四,好像什么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一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事情,非要扯些高大上的概念;

还总是有意无意聊到自己开的车子、住的房子、做的项目。

总之,他们会抓住一切自认为合适的机会,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喜欢摆谱”。

作家常清说:“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人,内里大多锈迹斑斑。”

真金不镀色,假铜必鎏光。

成年人的每一次摆谱,其实都在暴露自己的层次。

01

博主@梁亚君曾在日料店,约见一位相亲对象。

服务员上三文鱼拼盘时,对方突然冷冷地来了一句:换,不新鲜了。

面对梁亚君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那个服务员装三文鱼超过了3分钟。

然后,他科普了大量日料方面的标准。

最后还很得意地说:“我们这样才叫吃日料,大部分人只是吃个热闹。”

这顿饭后,梁亚君就拉黑了对方。

她在直播中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当一个人需要通过吃日料来自我彰显,你就知道这个人大概处于怎样的层次。”

想想的确如此,越是缺什么的人,越爱摆什么谱。

他们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就会想尽办法故作姿态。

英国作家格勒列姆写过十几本小说,但直到42岁那年,才开始在业内小有名气。

同年,他受邀参加一个作家论坛。

为了显得自己的身价已经不同于往日,格勒列姆向组委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给自己安排的套间里,必须配备跑步机;

每天喝的水,得是从法国空运过来的矿泉水;

办公桌上要摆放郁金香,而且还要每天更换。

当工作人员往自己房间里搬郁金香时,他对不远处一位年轻女作家说:

“等你跟我一样出版到14本书时,你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

很快,他在这次论坛的嘉宾名单中,看到那位年轻女作家的介绍。

格勒列姆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是年少成名的萨冈。

仅仅是她18岁时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销量就远超他所有作品的销量总和。

满粮仓,弯下腰;空麻袋,立得高。

境界高到一定层次的人,有过见大通简的心性,对人对事从容平和,不会有什么架子。

反倒是层次越低的人,越是自我感觉良好,总是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自以为摆谱摆得很漂亮,其实只是猪鼻子插葱,徒增别人的笑料。

02

之前刷到过一条热搜。

某公司领导要求下属在上交文件时,向他鞠躬15度。

不仅如此,还必须跟他保持1.2m的距离。

因为类似的规矩太多,他甚至专门给下属制定了一份《文件呈递规范手册》。

原本大家觉得,这是有些人身处高位,就开始飘了。

结果发现这人只是一个部门的小领导。

当时一条评论获赞无数:

“越是不行的人,越是需要某种仪式感来填补权威真空。”

满桶不响,半桶晃荡。

真正有实力的人,从来不用拼命刷存在感。

只有当一个人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时,只能在靠谱和摆谱中选择后者。

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去年年底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前段时间,他去所报考的大学,见此前通过邮件联系的导师。

回来后,他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感受。

那些资历浅,尤其刚刚取得招生资格的导师,办公室里往往摆满了奖杯、证书和专利。

官网上的个人履历,光是获奖纪录就有好几页。

然而其中很多项目,他们只是挂名而已。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他们担心招不到学生,只能通过刻意显摆,吸引更多关注。

反倒是那些博导教授,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因此他们一般都很低调,网上简介只有寥寥几行,有时甚至连张照片也搜不到。

亦舒曾说:“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刻意摆弄什么,因为他们不用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

底气不足,才想着把排场做足。

然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能力,是装不出来的。

摆谱不会将你拔高到不属于你的层次,反而暴露骨子里的自卑和浅薄。

03

天涯论坛上有过一个热门讨论:你身边那些爱摆谱的人,最后都过得怎样。

网友@Will在评论区,聊到跟自己的一位邻居。

当时他想出租多余的车位,刚好那位邻居联系上他。

网友表示,租没问题,不过有些材料先要处理。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颐指气使的声音:

“给你两个小时,赶紧落实一下,我今天就要用!”

网友没有回应,直接挂断了电话。

后来他听说,邻居是个退休的干部,平时跟人相处,也总喜欢摆架子。

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依然是那个一呼百应的领导,而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老人。

时间久了,他几乎跟街坊邻居都闹过矛盾。

整个人过得也很压抑,明明60岁还不到,看着却像70多岁。

一味摆谱,不会真的让生活变好。

总想在别人面前炫耀什么东西,反而走不好属于自己的路。

梁晓声就曾坦言,40年创作生涯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做回自己。

刚入行时,他认为要写得尽可能深刻,最好谁也看不懂,才能显得自己水平高。

然而多年后,当他创作《人世间》时,却彻底摒弃了摆谱的念头。

他用平实的笔触,描写了很多接地气的小人物,以及他们平凡琐碎的生活。

而也正是这本书,将梁晓声推向个人创作生涯的顶峰。

他后来在《不装深刻》中写道:

“为了深刻而深刻,本质上是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

但只有将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你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自我修正。”

摆谱,骗得了别人,甚至骗得了自己,但永远骗不了现实。

看清自己处于什么层次,才能找到一条拾级而上的路。

周国平曾说:

“上来就要故意摆出某种姿态给你看,这种人大多没有什么底子。”

人到中年,摆谱不如靠谱。

想要活得漂亮,靠的不是装腔作势,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洞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