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达2.1 亿,相当于德法英三国人口总和。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要求 2025 年养老服务床位超900 万张,但现实是:北京某养老机构排队名单已排到 2030 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达 2.1 亿,相当于德法英三国人口总和。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要求 2025 年养老服务床位超 900 万张,但现实是:北京某养老机构排队名单已排到 2030 年。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每 3 位老人就配置 1 名专业护理员。反观国内,北京师范大学测算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达 300 万人。在上海陆家嘴某高端养老社区,28 岁的护理员小陈坦言:“月薪 8000 元,但要同时照顾 12 位失能老人。”
在东京墨田区考察时,我们发现社区药房变身微型养老站。货架第三层摆着大字版药品说明,收银台可预约上门护理。这种 “15 分钟照护圈” 模式,使日本养老机构数量突破 4.2 万家,是便利店数量的 1.3 倍。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或是真正的破局点:40 岁以上国民强制缴纳,分 6 个护理等级,政府承担 90% 费用。大阪的藤原女士每月支付约 600 元,即可享受每周 3 次专业康复护理。反观国内,北京市民政局调研显示,68% 老人无法承担每月超 3000 元的机构费用。
参考日本介护保险,苏州试点的 “养老时间银行” 已积累 23 万小时 服务时长。年轻人存时间,老年人兑服务,形成代际循环。
上海椿萱茂借鉴日本 “葵会” 模式,推出记忆照护楼层。通过怀旧走廊、感官刺激室等设计,让认知症老人月均护理成本下降 40%。
日本介护福祉士需 560 小时实操培训。广州某职校与日企合作开发 “1 + X” 证书体系,毕业生起薪直接翻倍至 6500 元。
在京都宇治的某养老社区,87 岁的山本先生正在直播插花教学,直播间月打赏收入折合人民币 1.2 万元。这种 “价值再造” 场景,或许才是银发经济的终极形态。
互动讨论:
您认为 “时间银行” 和 “介护保险” 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现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解。
来源:华哥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