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最近这段时间,好几个朋友突然群发消息:“你最近咳嗽没停过吗?”、“我发烧了,还是和上次新冠一样的感觉”……我一边回复,一边心里咯噔一下——新冠二次感染的节奏,是不是又来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身边那些明明去年刚感染过的人,又开始出现咽痒、乏力、反复咳嗽这些熟悉的症状。
起初大家都以为是感冒,可是症状拖了好几天还不见好,甚至有的还加重了。这就不太对劲了。
如果你近期也碰巧经历了这些情况,不妨先放下手头的事,认真看看接下来的内容。这不是恐吓,也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一次必要的提醒。尤其是当这6大症状悄悄靠近你的时候,八成得警觉一下了。
咽喉发痒不止,几乎成了很多人二次感染的“开场白”。
不是那种吃了辣的或上火的痒,是那种干干的、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你清了又清,痒还在,甚至咳嗽一下也没有缓解。这种持续性的刺激感,往往是病毒在上呼吸道活动的信号。
紧接着来的,是低热或反复发热。不是之前那种高烧到39度的“猛”,而是一种藏着掖着的热:白天没事,晚上体温一量37.7℃,人却觉得特别疲惫。
说不上来是哪儿不舒服,但就是提不起劲。不是每次感染都轰轰烈烈地来,有时候它就像个“老熟人”,轻轻拍你一下,你却浑身不对劲。
然后是咳嗽,这个老朋友。咳得不剧烈,但就是不走。你白天咳几声,晚上咳得厉害;有痰的时候还好,最烦的是那种干咳,咳得你胸口发紧,睡也睡不好。
身边一个患者说,他咳到凌晨三点,实在忍不了才去查核酸,果然是阳了。
乏力和肌肉酸痛更是让人抓狂。你可能只是上个楼梯、洗个衣服,就觉得腰酸背痛得像搬了一天砖。
这种“莫名其妙”的疲劳感,其实是免疫系统在和病毒“暗战”,你表面看起来没事,身体其实已经在高强度运作了。
再有就是嗅觉味觉减退。虽然不像第一次那样明显,但还是有不少人反馈:“最近吃饭没味儿了,连榴莲都觉得淡淡的。”
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神经受到影响的征兆。病毒对嗅觉神经的影响,哪怕是轻微的,也值得警觉。
最后一个症状,不太常被注意,但也很关键:情绪波动。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变得烦躁、易怒、不耐烦,甚至有些莫名的焦虑。
这其实不是你心态差,而是感染后神经系统轻微炎症可能导致的反应。情绪,也是一种健康信号。
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可能像普通感冒,但同时出现三四项时,就该引起注意了。尤其是当你以为自己“不会再中招”的时候,往往就是它悄悄回来的一刻。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二次感染?不是说感染过有抗体了吗?是的,抗体是有的,但病毒会变异,免疫力也会随着时间减弱。
更现实的是,很多人第一次感染后并没有真正休养好,以为过了发热期就能立马恢复,结果身体“没修好”,现在容易再次被突破。
经历过一次感染的人,反而更容易忽视症状的严重性。“我知道它什么样,不怕。”可疾病从来不讲“你熟我就手下留情”。警觉性降低,才是危险的开始。
很多人忽视了环境因素的变化。换季、气温不稳、通风不畅,这些都可能放大病毒的传播机会。
尤其是一些人群长期处在空调房、密闭空间,或是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本身就让自己的免疫系统处于“临界状态”。
说到底,病毒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以为它已经过去了。
我特别想提醒那些这几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朋友,不要一味扛着。
不是说你一定感染了,但身体发出的信号,值得你认真听一下。哪怕是去休息两天、调整作息、清淡饮食,都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现实生活里,我们不能每次都靠“硬扛”去撑。身体不是机器,它会疲惫、会抗议。你忽视它一次,它可能就让你“躺平”一次。
我记得前几天,有个老同学跟我说:“我以为我好了,结果又发热了,搞得心情也很差。”我问他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睡眠不好。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嗯,是的,最近老失眠。”我没说什么,只是给他发了几个深呼吸训练的视频。情绪和身体从来都是一体的,一个不稳,另一个一定会跟着出问题。
我们总以为健康只是“有没有感冒发烧”,其实远远不止。人体是一个整体,你吃进去的、睡得好不好、心情稳不稳、运动量够不够,都会影响你对抗病毒的能力。
这次的新冠,可能比我们想的“更会伪装”。它不像第一次那样猛烈,但它更“细水长流”。你不注意,它就悄悄渗透进来,让你以为是“换季不适”,其实早就“中招”。
2. 刘晓红,王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免疫应答关系探讨[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3,13(4):289-294.
3. 李琳,郑雪.新冠病毒变异株对人群免疫保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7):3172-3176.
来源:健康微知识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