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榜样力量,奋进强军征程 | “全国自强模范”王戟研究员先进事迹在国防科技大学引发热烈反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6:37 2

摘要:日前,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王戟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王戟以轮椅为战车不断冲锋,在逆境面前从不低头的钢铁意志、平和心态在师生员工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全国自强模范”王戟身上汲取榜样精神力量,奋力追寻强军梦想,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院校贡献

日前,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王戟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王戟以轮椅为战车不断冲锋,在逆境面前从不低头的钢铁意志、平和心态在师生员工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全国自强模范”王戟身上汲取榜样精神力量,奋力追寻强军梦想,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院校贡献智慧与力量。

生命之光照亮强军征途

“在我们眼中,王戟老师并不是一个身体上有残疾的同志,而是一个正常的甚至比我们更坚强更完整的人。”计算机学院教授王挺是王戟的师弟,2015年王戟返校工作后,王挺一直接送王戟上下班,王戟的自立自强一直深深感动着他。“王戟老师从来都是自己从轮椅转到车上,有时候车的高低大小不一样,他会经常练习,现在无论上什么车都是如履平地。随着天气的变化,他的残肢经常疼痛,他从来没有说过,但身边人知道这些病痛没有远离他。他总是用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如果身边的同事或学生遇到了困难,他还经常开导我们。他的乐观豁达、自强自立,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对计算机学院研究员吴俊杰来说,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去医院看望王戟老师,他都是在病床上读论文。有一次,为了方便做治疗需要更换病房,但新病房不方便使用轮椅,王戟便拒绝了。“王老师当时对我说,他最优先保证的是可以自己用轮椅坐电梯下楼,方便同事接他回办公室。王老师教会我在遇到任何困难时,只要有坚定的意志,都可以把事情做成,他是我们每一位‘银河人’学习的榜样。”

智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马笑笑还记得第一见王戟老师,是在食堂的电梯上:“王老师正在轮椅上与同事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问题,最令我惊讶的是他的神情——没有我想象中轮椅学者的孤傲或者沉郁,倒像是春日湖面般平静而恬适,充满着对所谈之事的好奇。不久后,在校园广播里偶然听到了王老师的事迹,我内心大为震动,原来那份超越苦难的从容,源自于将生命熔铸进真理探寻的赤诚,激荡着新时代共和国科学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一刻,我感觉到国防科大不仅仅是一个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更是一个冲锋在科技火线的战斗堡垒。王老师不只是科学家,也是革命者,以信仰之光引领我们踏上追寻真理的漫漫征途。”

在命运的残酷玩笑面前,有人选择屈服,有人却选择从头再来。王戟的事迹深深鼓舞了军政基础教育学院队干部梁志斌:“王老师用他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向我们展示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图景——即使残缺的躯体,也可以承载完整的灵魂;即使坎坷的道路,也可以走出辉煌的旅程。作为学员队干部,我们当以王老师为榜样,用他的励志故事、不屈精神和卓越贡献教育激励学员,切实把学员培养成为能够堪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精神之炬点燃报国初心

“王老师学术上的洞察力和敏锐性让我震惊。”计算机学院教授陈立前是王戟的学生,他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第一次跟导师王戟见面,王老师就给了他一本书,让他用一年的时间读完。直到十年后那本书的作者获得了图灵奖,陈立前才明白王老师的深意,而那本书也为他打下了系统性知识的基础。如今,陈立前已成长为某教研室主任。“不论在学业上还是学术上,王老师一直是我的引路人,即使面临困难,他也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他推着轮椅快速往前冲的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这种冲锋姿态永远值得我学习。”

“学习王戟老师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理学院讲师周贤琛动情地说。“他身陷困境仍以轮椅为舟,在高可信软件领域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这正是国防科技工作者‘顶天立地’的生动写照。作为计算数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我深刻认识到基础研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正如王老师在高可信软件领域的前沿性工作,数学理论的突破往往能成为颠覆性技术的基石。在智能算法研究中,我将传承这种精神:既要像他保持对数学前沿的敏锐洞察,探索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理论;更要立足国防需求,将抽象的数学工具转化为战场智能决策的可靠保障。每当我在复杂数学问题前困顿时,王老师病房改论文的画面就会浮现眼前,激励我以更顽强的意志攻克智能算法难关。我辈当以他为镜,让数学之光照亮强军之路。”

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电子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龙鑫在了解王戟的事迹后深受触动:“我们应该像王老师一样,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和军队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时刻保持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性与洞察力,把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堵点与卡点,确保如期完成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任务,真正服务国防和军队急需,以实际行动践行‘电子铁军’精神,为建设一流军队贡献智慧与力量。”

时代之责汇聚磅礴伟力

参与宣传报道工作的政治工作部干事李哲,在近距离接触王老师后,感受到了他坚强的意志力量和豁达的人生境界。“在身体条件如此受限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着对工作的高专注力,不断研制出高水平科技成果,以‘忘我’成就‘大我’,令人敬仰和钦佩。作为学校宣传战线一兵,要学习王老师向难攻坚、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比脚更长的路,要精益求精、不懈奋斗,打造更多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宣传产品。”

“当病痛的折磨将他推向深渊时,这位专家却将轮椅化作战车,在数字战场全速冲锋,让办公室成为攻坚的堡垒。这种震撼灵魂的生命姿态,让军装在身的我们读懂了何为军人的终极冲锋。”空天科学学院学员宋卓娅坚定地说。“王老师用钢铁般的意志证明,军人真正的武器是永远指向使命的精神准星。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恰似命运投下的淬火剂,让他的忠诚与担当在烈焰中愈发纯粹。作为未来战场指挥官,我们当以这样的冲锋姿态校准人生坐标。让我们携带这份精神密码,在强军征程上永葆冲锋姿态——纵使风雨如磐,亦要破浪前行。”

“快进键”,是科研“马拉松”中风华正茂时矢志科研勇攀高峰;“重启键”,是九死一生的病榻上心无旁骛投身科研;“加速键”,是抱病之躯下上足发条心怀感恩破障攻坚。轮椅困不住他追逐前沿的脚步,病痛压不垮他高地冲锋的脊梁,王戟老师用生命诠释军人精神的力量。作为科大学员,外国语学院付一鸣激动地说:“我们应从王老师的事迹中汲取精神火种。艰难与险阻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切实做到紧盯前沿科技动态发展,立足国家军队建设需求,为强军兴国撰写青春注脚。”

作为入职两年多的青年博士,学习了王戟老师的事迹后,电子对抗学院文职人员李宇薇内心深受震撼。“王老师在轮椅上重启人生、加速奔跑的坚韧,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道路难免荆棘,但热爱可抵万难。在教学中,我当以他为榜样,积极将前沿理论融入课堂,如他开设《高可信软件技术》课程般,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在科研上,我也要学习不屈不挠的攻坚精神,在核心算法突破、重大项目攻研中勇闯难关,以‘坐得住冷板凳’的定力,让研究真正服务部队需求。我们将以他为精神坐标,在网络空间安全的前沿高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奔跑逐梦,用奋斗者的姿态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荣耀篇章。”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规避挫折,而在于把每一次跌倒化作向上的阶梯。作为一名气象海洋学院大三学员,苏晓军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们或许从未经历过如此沉重的‘损失’,但成长路上的挫折同样刻骨铭心:或是熬夜备考却换来不理想的分数,或是满怀期待的竞赛铩羽而归,或是为一个科研项目反复碰壁……这些时刻,我们难免陷入自我怀疑。王老师的经历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清‘损失’的本质——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重塑自我的契机。当生活的荆棘以猝不及防的方式降临,真正定义人生高度的,是跌倒后依然望向星空的勇气。王老师失去双腿后仍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正是因为他始终将目光投向‘能做的事’,而非‘失去的东西’。这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教会我们在学业压力与成长阵痛中保持清醒:就像王老师用轮椅丈量科研之路,我们也能在错题本里积累经验,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担当,在失败中打磨心智。当我们把‘损失’视为成长的养料,才能像王老师一样,心怀热爱与责任,在风雨中成为自己的光。”

记者 | 肖玉增 许鑫

通讯员 | 高莉华 金梦 邱钰昕 肖娜

刘瑞康 郭峻铭 王宗怡

苏晓军 梁志斌

编辑 | 许鑫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