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运河之都 水韵华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06:38 2

摘要:在江苏淮安,大运河和淮河、古黄河相聚相拥,形成了世界地理上罕见的大江大河交汇格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便在这里筑邗城,开凿出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历史上第一次联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从此,淮安这座城市便与古老的大运河同生共长,完整见证了邗沟、隋唐大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洪波 苏 雁

古老的大运河蜿蜒流淌至江淮大地后,变得更加灵动和美丽。

在江苏淮安,大运河和淮河、古黄河相聚相拥,形成了世界地理上罕见的大江大河交汇格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便在这里筑邗城,开凿出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历史上第一次联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从此,淮安这座城市便与古老的大运河同生共长,完整见证了邗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成为千年运河历史和文化的生动记录者和传承者。

市民在京杭大运河边直播舞蹈。

采蒲工人在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月湖中采摘蒲菜。

市民在淮安黄码港立交桥下抖空竹。

淮安府署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楚州十番锣鼓表演。

俯瞰京杭大运河淮安段。

沿运河行走,犹如在画中游。河下古镇、板闸遗址公园、清江大闸、总督漕运署等众多大运河古迹遗产,依然述说着淮安昔日的传奇。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漕运盛景穿越历史烟云,扑面而来。2025年是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五年展盛景”之年。近年来,淮安市持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打造绵延125公里的淮安大运河画廊,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机。

踏入河下古镇,仿佛还能聆听到古邗沟里悠悠的摇橹声。河下古镇地处古邗沟入淮处,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幽深的街巷里,每一块青石板都在诉说着漕运鼎盛的往事。古邗沟仍在古镇静静流淌,千年来运河之水滋养了古镇,也哺育了一代代杰出的历史人物。仅明清两代,这里就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13名翰林,被誉为“进士之乡”。吴承恩便诞生于斯,并在这里创作了名著《西游记》。状元府、魁星楼、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等名人故居保存完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今年“五一”假期,河下古镇火爆“出圈”,单日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成为运河沿线文旅的翘楚。“大明淮安府沉浸式实景演艺”“沈坤状元府夜游”“大闹天宫VR体验”等文化活动为游人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运河文化盛宴。

初夏的微风轻轻拂过淮安里运河,碧绿的河水倒映着两岸城市闪烁的霓虹,景色犹如一幅水墨画卷。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乘画舫而行,常盈桥、水门桥、越秀桥……一座座桥梁迎面而来,传统文化与光影科技融合,将运河的繁华缓缓铺展。灯光掩映下,清江浦楼、清江闸、国师塔等运河遗址在桨声灯影里流光溢彩。在岸边“御码头”处,清代康熙皇帝曾写下:“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的诗句,来描绘运河的盛况。如今,这里繁华依旧,更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轻推货船,便能模拟船只过闸;转动绞关,就能控制闸门的启动”,在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里,讲解员在为学生们耐心讲解板闸的使用方法。2023年10月,这里正式对外开放,很快成为大运河边新的网红打卡地。板闸遗址位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作为全国唯一一处木板衬底且保存完好的水闸遗址,它贯穿了明清两代,见证了大运河的风雨沧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船闸的国家。在大运河淮安段上,板闸、清江闸、双金闸、马头三闸等古代船闸仍保存完好,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作用。

百里画廊洪泽湖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水工科技馆主体工程建成、龟山村传统村落生态修复项目完成……五年来,淮安绵延上百公里的大运河两岸,徐徐铺展了一幅水清岸绿、古今辉映、繁花似锦的壮美大运河建设盛景。“我们要让大运河真正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致富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河’,为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淮安市大运河办宣传推广处负责人介绍。

淮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这片被水浸润的土地,正持续加强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人与运河共生共荣的史诗和传奇。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