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上海女知青为回城抛弃新生女儿,38年后成富婆电视寻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1:54 2

摘要:而三十八年后,那个女人再次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她说:“我想找我女儿……她掌心有一道横纹,我画在了自己手上,这些年从未抹去。”

1976年的一个清晨,某军区大院的石阶下,一对年轻男女鬼鬼祟祟地走来,她们脚步急促,眼神闪躲。

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熟睡中的幼童,接着,女人哆嗦着将孩子轻轻放下,很快,两人又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而三十八年后,那个女人再次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她说:“我想找我女儿……她掌心有一道横纹,我画在了自己手上,这些年从未抹去。”

那么,女人当初为何要抛弃自己的孩子?被抛弃的女儿是否会与她相认?

1960年代的上海弄堂,总是弥漫着煤炉的炊烟和酱菜的咸香,而顾荣华就出生在这样一座城市的某个角落。

她父母虽早早辞世,但奶奶像护住一朵不堪风雨的小花一样,将她抚养长大。

到了十七岁那年,她也和一群同龄人一起,背起军绿色的行李卷,被集体送上了下乡的绿皮火车。

到达江西海门的第一天,她记得很清楚,村庄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灯。

之后,劳动队安排她去种地、割稻、挑粪,每一项活计都不是她在课本中学过的知识。

就在她以为这一切只是漫长的折磨时,命运却安排了一个少年,赵根生,闯入了她沉闷的生活。

赵根生来自苏北,是个说话带着口音的高个子知青,他干起农活来利索,嗓音洪亮,偶尔还会用一根芦苇编个戒指,送给同伴取乐。

那天他看到顾荣华用绳子绑稻谷,手被勒得发红,便上前帮她拽了一下,后来,他们一起插秧、除草、抬水、晒谷子......

渐渐地,赵根生也会在顾荣华回屋前,偷偷在她门前放上一把山上的野花;顾荣华也开始用分到的一小块布料,给赵根生缝了一个装烟叶的小包。

直到某个闷热的雨夜,他们在一起加班归来,避雨躲进了仓房,窗外雷声隆隆,屋内两颗心在雨声中靠近。

事后他们并没有立刻后悔,可这份甜蜜未能维持太久,顾荣华很快发现自己身体异常,迟迟未来的月事令她整夜难眠。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的是要被人唾弃的,被社会耻笑的,但要是结婚的话,顾荣华就很可能回不去上海了,另外,那个时代流产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赵根生后,他们找到了赵根生在江苏一个偏远小镇的亲戚,之后,赵根生瞒着大队,带她悄悄搬去外地租房,藏起了孕肚。

临时租来的屋子离村口很远,几乎没人会注意这里,而赵根生是个会持家的男人。

怀孕期间,为了照顾她,会每天早上去附近砖厂干活,傍晚回来时总提着一些新鲜的蔬菜和红薯,有时还会带一包糖果。

顾荣华听了会忍不住笑,但心里却总有一种说不出口的紧绷,她知道这份宁静是偷来的,这期间,她白天不敢外出,只在屋里来回踱步,并且时常窗帘紧闭。

终于,十个月后,她的孩子要出生了,赵根生慌乱地找来一个住在镇上的赤脚接生婆,随后,她们的女儿出生。

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是顾荣华在下乡以来最宁静的时光,她不再惧怕村人的流言,也不再埋怨命运的转折,但幸福总是短暂的。

有人开始流言蜚语,说那租来的屋子里住着一对“关系不明”的知青男女,还有个哭闹不停的孩子。

小镇虽偏,却也不是孤岛,一个亲戚提醒赵根生:“最近有人举报,说你们藏了孩子,小心点,工作队可能来查。”

这像一盆冷水泼在顾荣华头上,紧接着,第二天晚上,他们用碎布包裹好孩子,又特意将女儿穿得干干净净,还把那件顾荣华拆了自己毛衣织的小毛衣套在孩子身上。

1976年的4月9日凌晨三点,他们走到军区大院门前,接着把2岁的女儿轻轻放在台阶上,拿毯子包好,旁边放了一只写着孩子出生年月的纸条。

放下后,顾荣华跪在孩子面前,颤抖着伸手摸女儿的脸,孩子没哭,甚至还在笑,好像在玩一场藏猫猫的游戏。

但顾荣华没有回头,她怕回头的那一刻,所有理智都将崩塌,事实上,自从做出决定后,她早已崩溃过多次了。

而且,在当天下午,她便不顾一切跑回去想找女儿,可孩子早就不在了。

生活回到正轨

后来,顾荣华找了孩子很久,但始终没有消息,她也如愿回到了上海,拿到了被调回的工作调令。

回到城市后,顾荣华被安排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白天,她像个普通女工一样穿着蓝制服,和同事们一起进车间、开会、报表.....

一切看似回归正轨,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心的最深处,有一个黑洞正在慢慢地吞噬她。

赵根生也跟着调回了城市,虽然分在不同的单位,但偶尔还能在工人食堂里碰面。

起初,他们还会像以往那样寒暄几句,但话一多,话题总绕不开那个夜晚,绕不开那个被遗落在军区台阶上的小女孩。

他们之间的沉默越来越多,顾荣华知道,他怨她,是她坚持要保住工作、回城、上调,是她亲手松开了那个小手。

他们开始争吵,争吵从细微的生活小事开始,最后总绕回那件事,而反复争吵的最后,是两人还是分开了。

没有正式的分手,没有谁提出要断绝往来,只是逐渐不再联系。

与此同时,工作之余,有人开始替顾荣华张罗婚事,她并没有拒绝,而且嫁给了一个机关单位的干部,条件不错,稳定温和。

婚后的日子,丈夫工作忙,她则在单位里一边做事,一边悄悄经营自己的副业,倒腾些布料、香皂、茶叶,慢慢攒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但她并不快乐。

这期间,丈夫也问她想不想要孩子,但她只笑着摇头说现在还不想。

其实不是“现在不想”,而是“不敢再要”,每当夜深梦回,她都会梦见一个小女孩。

日子久了后,丈夫渐渐察觉她的异样,他们婚后一直没有孩子,每次谈到生育问题,她也总是沉默或者搪塞。

丈夫开始怀疑她身体有问题,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她身体没事,只是“心理因素”较强。

那之后,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开始疏远,几年后,他们协议离婚,没有财产纠纷,没有撕扯纠缠,就像两个陌生人,曾经偶然结伴同行一段,如今各自归途。

顾荣华重新搬回一个老小区,独自生活,她拼命工作,做小生意,倒腾房产,买卖股票。

她赚钱的速度令人咋舌,可她心里明白,她拼命赚钱,只是想用金钱堆叠出一个足够强大的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寻找那个失散多年的女儿。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没放弃,一直都想找到对方,奈何,每次努力都无疾而终。

横纹里的母女情

2014年,是顾荣华寻找女儿的第38年,彼时,她坐在化妆间的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杯温水,视线却久久停在掌心那道用签字笔描画的横纹上。

那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横线,颜色浅淡,边缘有些晕开,但她已经画了不下百遍。

每次画完,她都会坐在灯下看很久,就像在确认那是与女儿之间唯一的纽带,一种荒唐但坚固的精神标记。

她即将登上央视的《等着我》节目,这个决定她犹豫了三年,筹备了一年,等了半年。

那天录制现场灯光明亮,台下坐着许多观众,顾荣华身穿一身灰色呢子大衣,头发打理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像个保养得宜的退休女企业家。

主持人走过来,递给她一支话筒,声音温和:“顾女士,请您告诉大家,您想找的人是谁?”

她深吸一口气,望向摄像机的方向,像是透过镜头对着远方某个人说:“我想找我女儿,一个我三十八年前……亲手放弃的孩子。”

接下来的三十分钟里,她讲述了那个冬天、那个凌晨、那个石阶前的背影,她没有哭,只是声音时而哽咽,时而沙哑。

“她掌心有一道很特别的横纹,我怕她记不得我,所以我在自己手上也画了一道。”说完这句话时,她终于流泪了。

几周之后,节目播出,电视画面中,她站在舞台中央,声音颤抖地说:“如果你还在,我想对你说一句对不起,我当时不该丢下你。”

节目播出后不久,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看到这段视频后,神情恍惚。

她叫李青,从小由养父母抚养成人,一直以为自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直到成年后无意中听闻自己是被捡来的。

她看着屏幕中的顾荣华,总觉得那张面孔莫名熟悉,直到顾荣华说出“横纹”的时候,她下意识摊开手掌,那道清晰的横纹,静静躺在那里,就像命运在她手心刻下的答案。

不久后,节目组安排了顾荣华与李青的见面,见面后,母女二人摊开掌心后,两道几乎一模一样的横纹,在两人掌心遥遥相对。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顾荣华扑过去抱住了女儿,泪水像堤坝决口般夺眶而出。

“对不起……对不起……妈妈不是不爱你……只是当时……”她哽咽着,话说不完整。

李青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抱住她,拍着她的背,像是反过来安慰这个年老的母亲。

后来,赵根生也被节目组请来,一家三口抱在一起,泣不成声,那一幕,感动了现场所有人,也通过电视画面,传递给了千千万万观众。

事后,顾荣华知道了李青的过往,她被一对普通夫妻收养,没有兄弟姐妹,却从未缺爱。

她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如今经营着一家小儿推拿店,丈夫温厚,孩子懂事,生活虽不富裕,但温暖安稳。

顾荣华听着,心中百感交集,她感激那个愿意伸出援手、将她女儿养大的陌生家庭,也无比自责,自己作为生母,什么都没能给予。

同时,顾荣华也知道,她无法改变过去,但未来,她愿意用尽余生去弥补。

一个孩子的降生,是生命的延续,是命运给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些人不得不做出他们一生都在悔恨的决定,顾荣华与赵根生就是如此。

可幸运的是,血缘的纽带,纵使断裂于岁月的鸿沟,也终能在一声“妈妈”的呼唤中重新连接。

命运或许无法更改,但爱的答案,永远不算太晚。

来源:曦月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