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35)范佛里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07:51 2

摘要:李奇微和范佛里特两个人迥然不同。“李奇微是一位温文尔雅而又精干的陆军元帅,命中注定要高升。范佛里特低一档。他性情温和、不装腔作势、强悍,但不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人。”

与麦克阿瑟会面之后,李奇微回到朝鲜检查刚刚制订的作战计划,即“无畏行动”。

如果说这一作战计划执行得比较慢的话,但与他的其它作战计划一样,进展顺利,准确无误。

志愿军正在撤回铁三角地区,这是一个环绕铁原,金化和平康的重要交通运输地。

4月13日下午5时,李奇微告诉他的军长们:

第二天,范佛里特将军将来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

14日中午过后不久,范佛里特到达大邱。李奇微会见了他,并举行了正式的指挥权交接仪式。

李奇微私下告诉范佛里特:

如果你对形势有充分的把握,请在把兵力运过‘犹他线’前告诉我一下。”

‘犹他线’是指北部的第二道防线。

新闻记者们喜欢范佛里特这位宽宏大度、富有威严的人物。《时代》周刊形容:

他是一个强健的军人和第一流的指挥官。”

记者波茨报道说:

李奇微和范佛里特两个人迥然不同。“李奇微是一位温文尔雅而又精干的陆军元帅,命中注定要高升。范佛里特低一档。他性情温和、不装腔作势、强悍,但不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人。”

在范佛里特上西点军校时,学校的年鉴记载:

“他是一个粗鲁、坦率的人,但并不善于交际。他在报刊和书籍的世界中找到了欢乐,并且常去体育馆锻炼身体。也许正是这种寡言少语的态度使我们中的一些人不能如愿地了解他”。

范佛里特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机枪营的一名指挥官,战绩辉煌,佩带步兵勋章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很多士兵却喜欢佩带其他种类的勋章。

波茨认为:

在与士兵、地图和战略问题打交道过程中,范佛里特会很得心应手——他就像一位冷静、机警的足球教练一样,足智多谋。

那天晚上,李奇微飞回东京,在帝国饭店住下。他在那儿见到西博尔德大使,并同他一起起草了就职声明。

在最后定稿前,李奇微删掉了“以应有的谦卑态度”那句话。他说:

我在上帝面前是谦卑的。但在这个职位或其他任何职位面前就不会那样谦卑。”

4月15日那天,是为麦克阿瑟离任做准备。西博尔德早上5时就起床,为的是他能赶在麦克阿瑟到羽田机场前2小时到那儿。

通往机场的路上也排满美国军队和东京市及郊区的警察,成千上万的日本人颇有耐心地等待着麦克阿瑟,道路两旁的高楼上装饰着五彩旗和标语。

最值得美国人评论的一条标语横挂在一座高楼的顶层,标语表示希望麦克阿瑟当选为下届总统:

祝您在未来的大选中走运。”

早上6时28分,车队离开大使馆。尽管时间很早,但从市区到机场的12英里长的路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日本人。

在羽田机场,李奇微和多伊尔·希基正式欢迎麦克阿瑟,当珍妮·麦克阿瑟微笑着向占领军军官的夫人们走去时,她的丈夫检阅了仪仗队,麦克阿瑟同仪仗队指挥官握手,结束了这一简短的礼仪式检阅。

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他面带微笑,快步走向高级军官们,同他们一一握手,他对每个军官都深切地看了一眼,对其中很多人还私下寒暄了几句。

陪同麦克阿瑟返回美国的一小批工作人员登上飞机,这批人中最后一个上飞机的是一位中国保姆,她陪伴着小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挽扶着夫人走上飞机舷梯,他们在舷梯的顶端转过身来,在19响礼炮隆鸣声中最后挥手告别,然后走进机舱,飞机开始滑行。

西博尔德回忆说:

不一会儿,飞机起飞,军官们和他们的夫人慢慢散去,旗子也收起来了。部队解散——一天正常的工作开始了。”

随后,李奇微在第一大厦里召开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西博尔德感到李奇微讲起话来坚定有力、简明扼要并且具有说服力。

他说:

从这一点来看,与会者中没人怀疑谁是占领军的首领。在我看来,这个开端是令人难忘的。”

麦克阿瑟回国的场面是隆重的,任何一位美国英雄都没经历过。在旧金山,他受到大批群众狂热般地欢迎。由于沿路欢迎的人多达50万,因此,从飞机场到麦克阿瑟下榻的饭店走了2个小时。

两天以后,也就是19日,麦克阿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进设在华盛顿的众议院。在为时37分钟,由电视转播的讲演中,他讲了自己的生平。他的举止、雄辩的口才和情绪使大约2000万电视观众着迷。

麦克阿瑟演说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坚定有力、绘声绘色、令人信服地扼要介绍了他的政策。他说:

“有人宣称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同时保护欧洲和亚洲,还说我们不能分散自己的力量。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表示失败的更妙的说法了。”

他拒绝接受关于他是战争贩子的指控。美国人是被迫参战朝鲜的,除了迅速地结束这场战争,别无其他选择。他说:

“超出真理一步,就是谬误。在战争中,没有胜利的代名词。他们对历史上的教训视而不见。绥靖永远只能导致假和平。”

他们对我讲的最后一句话是:

不要匆忙地放弃太平洋。”

随后,他向他的夫人招手致意,走进人群,每个人都想和他握一下手。全国各地报社的电话铃响个不停,打电话的人要求“同那个破产的服装零售商 杜鲁门 ”和“叛卖的”国务院“对着干”。白宫的电话也忙个不停,大多都是一顿臭骂。

第二天,当麦克阿瑟驱车穿过纽约市区长达10英里的游行队伍时,2852吨五彩纸屑、彩带和其他纸片雨点般地落在他身上,规模大大超过欢迎林德伯格和霍德华·休斯时的游行纪录。

据纽约警察估计,欢迎的群众是有史以来为数最多的——750万人。但是,有头脑的观察家怀疑,当参议院举行的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闭会时,当公布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事实时,麦克阿瑟是否还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听证会将在5月初召开。

就在范佛里特到达朝鲜之前,李奇微明确地告诉自己的高级将领们,尽管他对他们的新指挥官充满信心,但还是打算把范佛里特牢牢地控制住。志愿军随时都可能大举进攻。他们必须遵照计划,做好撤退准备。

范佛里特听了李奇微和第8集团军军官简单地介绍情况之后,确信中国人“已准备就绪,要发动开战以来最大的进攻”。

4月16日清晨,当第8集团军的战线出现令人不安的平静时,设在大邱的范佛里特的司令部内,气氛更加紧张。

接着传来更确切的消息,第8集团军的进攻“实际上并没有遭到抵抗”,志愿军后退,原因不明。

尽管如此,范佛里特还是担心他们将发动进攻。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了3天,然后在4月19日那天,下令停止前进48小时,以准备应付在下几个目标遭到夹击。

在日本,李奇微不仅关注着中国军队将要发动的进攻,而且关注着日本的防卫问题,以防万一苏联入侵。他给参谋长联席会议拍了电报,要求一旦中国军队发动重大进攻,允许他:

“(1)根据我的意见,让联合国军队撤出朝鲜,(2)用重新部署的联合国军队保卫远东战区。”

4月1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回电。在原则上同意李奇微的意见的同时,并没有授予李奇微所要求的权力。“只有在你接到命令时”,才能开始撤军。

21日清晨,李奇微飞往朝鲜,观看范佛里特发动的双重进攻:

一个在铁三角的左翼,另一个在华川水库上方防线的中间地带。

在确信发动这种双重进攻可以促使中国军队迅速发动猛攻后,李奇微命令范佛里特作好有步骤地撤退的准备,李奇微对失去地盘一事并不在乎。

范佛里特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意李奇微的意见,但是他认为,不能让志愿军重新占领汉城。如果他们再次占领汉城,那将会使南朝鲜人的士气低落。

范佛里特还认为,在夏季里晚些时候,第8集团军应该在北至元山的东海岸进行两栖登陆。由于对范佛里特的元山计划不满,李奇微离开了朝鲜。

因为,元山计划具有造成麦克阿瑟分散第10军兵力,慌手慌脚地酿成大错的那些因素。

随后,李奇微发给范佛里特一个书面命令,占领地盘,是没有多大用处或是根本没价值的。他说:

你的任务是击退对你现在占领着的大韩民国这片辽阔地区(和那里的人民)的进攻,并与大韩民国政府合作,建立并维持那里的秩序。”

李奇微不允许范佛里特越过铁三角地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他也不能渡过鸭绿江,进入满洲。

志愿军入朝行军旧照

一个多月以来,数十万中国援兵如潮水般地涌过鸭绿江,王宗明在集训了几个月之后,最终随同他的部队(第3师)被派到鸭绿江北岸的一个城市。

到那儿以后,一开始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作用只是守卫边防。后来,通知他们过江,看守战犯。

但是,当通知他们卸下所有多余装备时,他们才发现要去前线打仗。第一天夜行军后,政委提醒他们:

在这一地区,有不少南朝鲜土匪出没抢劫,每个人都不能离队。”

在行军途中,他们看到了美军的残忍,一路上全是用凝固汽油弹烧毁农民的房舍。10天以后,他们到达前线。正在这一关头,王突然患了腹泻,不得不留下来和伤员部队待在一起。

他看到,所有志愿军 士气很高,他们想帮助朝鲜人民战胜美国人,因为美国飞机轰炸中国,我们必须为此报仇。

来源:子名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