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句话,印巴打了70年?历史真相不忍细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8:48 2

摘要: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把印巴纷争简单归结于英国殖民者埋下的祸根,但历史真相往往不忍细读.....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代表着殖民史观和本土史观。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把印巴纷争简单归结于英国殖民者埋下的祸根,但历史真相往往不忍细读.....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代表着殖民史观和本土史观。

印巴纷争

殖民史观从英、法、美等国的立场出,强调他们在殖民过程中传播文明、建立法治、发展经济等贡献;而本土史观则突出本土社会的自主发展和传统文化,强调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中国的历史教材更倾向于本土史观。

蛋先生认为这两种历史观都存在局限性,比如我们的历史教材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简单刻板的印象:过去5000年中国都遥遥领先,只是鸦片战争一不小心被狡猾的英国人击败了,从此就一跌不振了。

鸦片战争

客观的说,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衰落的原因,而是结果。落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毛主席说“百代皆秦制”,意思是历朝历代都继承了秦汉的“家天下”制度,正是2000多年的皇权专制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才导致近代的落后。我们批判殖民者的侵略和压迫无可厚非,但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西方殖民者,也不能忽视英国人带来的工业文明和契约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

也有人说,中国明代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也可能酝酿出工业革命。但历史没有如果,中国占据了欧亚大陆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最丰富的资源,最勤劳的人民,却在2000多年里停滞不前,因为工业革命是自然科学大发展的结果,而自然科学需要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这些都是“家天下”制度不能容忍的,因为民间的自由和独立会动摇皇权专制的根基。

文字狱

有清一朝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不但三省六部制、言官制等分权和监督机制被废除或弱化,满清还大搞文字狱,对民间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这种残酷、僵化的体制下,民间早已丧失活力,又谈何自然科学了。

回到印巴纷争,从客观中立的角度阐述,英国殖民者既非印巴矛盾的始作俑者,也非单纯的调解者,英国人一方面利用了南亚次大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为殖民统治服务,同时又通过打造现代国家体系一定程度缓解了矛盾。

二战后的印巴纷争本质是南亚次大陆存在了上千年的宗教和民族矛盾的延续。印度教作为南亚次大陆的本土宗教与外来的伊斯兰教存在先天性冲突,印度教在民间拥有广泛的教徒,而伊斯兰作则长期占据政治上的优势。穆斯林统治阶层与印度教商业种姓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穆斯林农民与印度教地主之间也存在长期的对抗。上千年来两教之间的矛盾早已超出了宗教范畴,渗透到民族、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两教之间的矛盾最早可追溯至8世纪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兰教从此在南亚次大陆扎根。11世纪突厥化的阿富汗人建立的穆斯林王朝加剧了宗教冲突。16世纪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了莫卧儿王朝,前期采取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后期又恢复了歧视性政策,再度激化了宗教矛盾。

英国殖民者统治南亚次大陆时,一方面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利用二者的矛盾为殖民统治服务,正如英国军官约翰•斯特拉奇在《印度行政管理》一书中直言:"维持印度分裂是我们统治的首要原则"。

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在南亚推广现代法治,建立统一的行政体系,大搞基础建设,发展跨宗教贸易,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缓解了宗教矛盾。

二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退出南亚前夕,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推出了《蒙巴顿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南亚次大陆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蒙巴顿法案》延续了英国“分而治之”的策略,同时也是南亚次大陆宗教和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蒙巴顿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国后,因克什米尔领土问题多次爆发战争,这些冲突是南亚上千年来宗教和民族矛盾的延续,冷战时期印巴冲突作为了美苏争霸的局部战场再次被放大,冷战结束后又被中美大国竞争裹挟。

作者:蛋先生姚玮 转载请标明作者

来源:蛋先生00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