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的方舟,从小就与茶结缘。方舟的外公游永生是武夷山最早从事茶叶生产的茶人之一,母亲游玉琼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茶叶世家”的出身让他既自豪又下决心传承好制茶事业。
出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的方舟,从小就与茶结缘。方舟的外公游永生是武夷山最早从事茶叶生产的茶人之一,母亲游玉琼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茶叶世家”的出身让他既自豪又下决心传承好制茶事业。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现任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制茶师方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
2016年,方舟留学归国后,选择回到家乡武夷山。当时许多人并不理解科研型人才为什么要选择扎根农业生产,但他却认为传统茶叶产业急需科技创新,非遗技艺传承不能断,就需要借助大数据建模、研发机械设备等手段,将长辈制茶技艺转化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全流程助力武夷岩茶传统工艺发展。
回到家乡后,方舟积极投身于茶园建设与管理。他将“生态科技”融入茶园建设,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星村镇的大坪洲生态茶园尝试“茶豆间作优质高效生态栽培”项目,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茶叶生长,搭配气候监测仪辅助生产安排,构建起涵盖施肥、病虫防治、茶园管理的“生态链”式系统,使茶园变身绿色生态公园。
在星村镇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下,永生茶业建成5000多亩示范性生态茶园,带动周边两万多亩茶园及4000多户农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方舟成为当地践行“生态茶园”理念的先行者。
方舟还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福建农林大学就“通过优化萎凋条件改善雨水青武夷岩茶的风味”开展研究,通过提升制茶工艺来提高茶叶品质,让经验积累成为标准化生产的教科书,研究成果成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面对茶产业发展中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方舟决心从采茶环节入手实现科技化,摆脱对国外采茶机的依赖,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为此,他参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工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进行智能化提升,研发出“茶叶摇青机器人”。他参与的“乌龙茶智能采茶机研发”项目入选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该项目不仅降低了茶叶采摘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茶青质量,对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我设想的智能化制茶,我只是在茶人前辈的基础上投入了专业所学。”方舟说。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作为青年茶人,方舟将讲好茶故事、传播好茶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回国以来,他多次受邀参加了福建省政府举办的闽茶海丝行,前往东南亚站、西欧站、亚欧站等20余国交流推介,让海外朋友喝上中国茶,爱上茶文化。同时,他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茶叶宣传营销渠道,近3年录制视频200余条,传播阅读量累计超过几千万,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武夷岩茶的忠实爱好者和热心传播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