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卓湘谈三星堆:打破误解,让公知“原形毕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09:09 2

摘要:三星堆,这个自1929年初现端倪便注定要震撼世界的神秘遗址,宛如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神秘莫测的光芒。自1933年首次正式发掘,到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惊世发现,再到2025年新发掘6座祭祀坑出土13000余件文物,它始终吸引着世人

三星堆,这个自1929年初现端倪便注定要震撼世界的神秘遗址,宛如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神秘莫测的光芒。自1933年首次正式发掘,到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惊世发现,再到2025年新发掘6座祭祀坑出土13000余件文物,它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考古界乃至全球文化领域的焦点。

近日,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入库专家崔卓湘对三星堆的一番解读,如同在平静的学术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更是让一些公知如坐针毡、急得跳脚。那么,崔卓湘究竟说了什么?为何会让公知如此不安呢?

崔卓湘在谈及三星堆时,首先剑指一个长期以来在大众认知中广泛流传的误解——三星堆并非外星文明的产物。在三星堆的参观现场,常常能听到人们对着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高大神秘的青铜神树等文物发出惊叹,将它们与外星文明联系在一起,仿佛这些古老的器物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馈赠。然而,崔卓湘却直言这纯属无稽之谈。他指出,这种误解的产生,一方面源于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文物专家缺乏基本常识,在向公众讲解和传播过程中,未能准确、全面地传达三星堆文化的真实内涵;另一方面,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下,考古和文物相关学科的教学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人们对三星堆文明的真实面貌认识不清,从而给了“外星文明说”可乘之机。

事实上,将三星堆与外星文明联系起来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人基于其文物造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臆想。比如,青铜人像的“纵目”特征,有人认为夸张得超乎常人想象,便觉得可能是外星生物的形象。还有那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工艺复杂程度令人惊叹,也被一些人视为超出了当时人类的技术水平,进而与外星文明挂钩。更有甚者,在网络上有人为了博取眼球,编造诸如“三星堆挖出青铜飞碟,外星人证据实锤”之类的谣言,像龙某某就因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青铜UFO”图片并散布谣言,最终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紧接着,崔卓湘深入剖析了三星堆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这更是直击某些公知错误言论的要害。一直以来,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三星堆和中原文化毫无关系,它们是完全独立、互不相关的两个文化体系。但崔卓湘斩钉截铁地反驳了这一观点,以大量详实的证据强调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从出土文物来看,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玉璋、玉琮等玉器,而这些文物在中原各个地区均有出土。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玉璋、玉琮等玉器不仅是珍贵的器物,更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礼仪功能。在古代,玉琮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神器,玉璋则多用于祭祀等重要仪式。它们在三星堆和中原地区的共同出现,有力地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与传承。就像在中原的良渚文化中,玉琮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其外方内圆的造型蕴含着古人对天地宇宙的理解,而三星堆出土的玉琮在造型和文化寓意上与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绝非偶然。

三星堆出土的陶器,无论是夹砂陶还是带划刻纹的陶器,在中原其他地区也都能找到类似的。陶器作为古代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其制作工艺和样式往往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俗。比如,夹砂陶的制作是为了增强陶器的耐热性和坚固性,满足人们烹饪和储存食物的需求。在三星堆和中原地区都发现了类似的夹砂陶,说明在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制作工艺上,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存在着共通之处。而带划刻纹的陶器,其划刻的图案和符号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地域特色,但在整体的表现形式和寓意上,也能找到与中原文化的相似点。这些相似陶器的出土,充分说明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在日常生活层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三星堆那些让人感到奇特、难以理解的文物,之所以在其他地区没有被发现,崔卓湘指出,这是因为三星堆是目前已知的古天文观测台,它与普通的居住遗址有着本质的区别。2023年6月,成都考古研究院通过激光扫描技术,在三号祭祀坑青铜纵目像眼部虹膜处发现0.2毫米星象刻纹,经四川省文物局官方认证,这一发现为三星堆是古天文观测台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天文观测台,三星堆的文物可能更多地与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对天文现象的记录以及相关的祭祀活动有关。比如,青铜纵目像的柱状眼球抛物面构造与射电望远镜原理高度吻合,中科院2024年《古代科技复原报告》指出,该结构可通过日影测算夏至时刻(误差±3天)。其独特性源于它特殊的功能和用途,而非与中原文化毫无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在对天文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上,同样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思考与探索的一部分。

那么,公知为何会对崔卓湘的观点如此着急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些公知长期以来热衷于传播一些博眼球、耸人听闻的观点,将三星堆描绘成神秘的、与中华文明主体毫无关系的外星文明,或者是独立于中华文明之外的“特殊文明”,以此来吸引流量和关注。比如,有的公知在讲解三星堆时,故意夸大其文物造型的独特性,忽略与中原文化的联系,给游客灌输“三星堆本来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后来被秦吞并灭国才纳入中国版图,所以三星堆的青铜器才很特别,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中国的”等错误观点。

他们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对三星堆的认知,让许多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归属和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产生了误解,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造成了负面影响。崔卓湘的言论基于扎实的研究和对文物的深入理解,从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有力地打破了这些公知的不实言论,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古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如同揭开了这些公知虚假言论的面纱,让他们靠不实言论博出位的行径无所遁形,自然让他们坐不住了。

三星堆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崔卓湘的解读为我们拨开了笼罩在三星堆之上的层层迷雾,让我们更加接近它的真实面貌。我们应当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三星堆,珍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不是被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和不实观点所左右。同时,也希望更多像崔卓湘这样的专家能够站出来,为公众解读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能够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来源:煊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