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开始大家还挺淡定,觉得“不过就是感冒”,但慢慢就有人开始担心:这新冠病毒是不是又“升级”了?怎么老是反复?到底该怎么防,怎么养,才不至于老被它拿捏得死死的?
这阵子,身边总有人冒着鼻涕、咳着嗓子,嘴里还念叨着“又中招了”。有些人刚好没几天,又听说同事二次感染,甚至有人第三次上阵,症状比前两次更重。
一开始大家还挺淡定,觉得“不过就是感冒”,但慢慢就有人开始担心:这新冠病毒是不是又“升级”了?怎么老是反复?到底该怎么防,怎么养,才不至于老被它拿捏得死死的?
新冠这事儿,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也绝不是“过去式”。问题来了: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到底该怎么应对?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东西最好别吃,才能不让病毒钻空子?
其实新冠病毒从没“彻底消失”。它就像个不请自来的“老熟人”,时不时变个样,悄咪咪地回来溜达一圈。
特别是现在的JN.1变异株,传播力比以前猛,隐匿性强,很多人一开始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感染了,直到嗓子像吞刀片一样疼、全身酸得像被车碾了才意识到不对劲。
有个60来岁的退休教师,前阵子来医院时烧到39度,自己以为是普通流感,硬扛了两天,结果肺炎都烧出来了,血氧都掉到临界值。
检查后发现是新冠再感染。她一直觉得自己打过疫苗、平时锻炼身体,免疫力够用,结果这波变异株让她吃了大亏。其实这类患者并不少见,不少人“轻敌”,就容易出问题。
病毒变了,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得跟着变。靠老一套思路抗新冠,等于拿旧钥匙开新锁,开不开还容易把锁芯弄坏。
很多人感染后恢复得慢,咳嗽、乏力、气短拖上好几周,甚至留下后遗症,不是病毒多猛,而是护理不得当。
有些人一感染就急着吃退烧药,甚至几种药混着吃,结果退不了烧,胃还先坏了。
有的人咳得厉害,猛灌止咳糖浆,结果痰排不出来,肺更堵;还有人病刚好一点就开始吃火锅、喝酒、熬夜追剧,分分钟把身体“打回原形”。
所以,新冠来了,不能慌,但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有些事,真不能做;有些东西,最好别碰。不是为了吓人,是因为我们见得太多了,轻忽带来的后果,远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
第一,感染初期不要硬扛。很多人一开始发烧、肌肉酸痛,以为靠一顿姜汤、捂汗就能挺过去。可问题是,新冠不是普通感冒,它带来的高热、炎症反应,对身体的消耗可不是说说而已。
尤其是老人、基础病患者,烧一天等于耗掉一周的体力。拖着不去看医生、不及时处理,就像车子冒了烟还继续开,迟早要“抛锚”。
第二,发烧时别乱吃药。很多退烧药其实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像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类药,适量用才有效,吃多了容易伤肝伤胃。
还有人同时吃两种退烧药,以为双倍管用,其实是双倍副作用。特别是儿童用药,一定得遵医嘱,别凭感觉来。
第三,不要一恢复就大补。很多人一退烧就开始吃鸡汤、炖肉、吃补药,想着“把失去的补回来”。但这时候身体的免疫系统还在修复期,大鱼大肉会增加肠胃负担,反而拖慢恢复速度。
最适合的,是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比如小米粥、蒸蛋、蔬菜汤。
第四,不要剧烈运动。新冠感染后心肺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有胸闷、气短的人,贸然运动可能引发心肌炎、肺部损伤。康复期应该慢慢恢复,从散步、拉伸开始,别一上来就跑步、登山。
第五,别忽视居家通风和消毒。有人以为感染后就“百毒不侵”,居家防护也开始松懈。其实病毒仍然可能残留在家中,尤其是密闭空间。勤通风、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门把手、开关这些高频接触部位,依旧非常必要。
除了这些“不能做”的,吃的方面也得格外注意。感染期间身体在打仗,吃错了等于给敌人送弹药。
第一,别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火锅、烧烤、炸鸡这些东西,刺激性强,容易引发咽喉炎、加重咳嗽。尤其是刚退烧那几天,嗓子还在“修复”,一口麻辣锅下去,第二天嗓子直接罢工。
第二,别吃高糖高脂零食。饼干、蛋糕、奶茶这些美味诱人,但糖分太高,会让身体发炎反应更明显。高糖还会扰乱免疫系统,影响白细胞的工作效率。所以想恢复快,就别嘴馋。
第三,冷饮别碰。冰可乐、雪糕这些在平时都不推荐,感染后更是大忌。冷刺激会引起气管收缩,咳嗽加重,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不是就只能吃青菜白粥?倒也不至于,关键是“顺着身体来”。比如高烧退去后,可以吃点鸡蛋、豆腐、瘦肉泥,配些焯水后的绿叶菜,既有营养又不刺激肠胃。关键在于“温和、清淡、均衡”。
除了吃和做的事要注意,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情绪和作息。感染后焦虑、失眠、心情烦躁,会让免疫力更加低下。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地修养”,别逼自己立马恢复成百分百状态。日夜颠倒、熬夜玩手机,只会拖慢康复。
如果说病毒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那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我们打伞的方式。你可以不怕湿,但不能不打伞。新冠再次抬头,不意味着恐慌重来,但它提醒了我们一个现实:病毒还在,身体是自己的,防线不能撤。
很多人以为“阳过一次就是免疫”,但现实是变异株一波接一波,即便有抗体,也无法做到百分百防护。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慢性病人群,二次感染可能更重。这个时候,做好细节,比什么都重要。
别等感染了才后悔莫及。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东西不能吃,并不是条条框框限制你,而是用医学和经验告诉你:这些雷区,真的不能踩。
新冠之所以让人防不胜防,不在于它“多强”,而在于我们“多松”。真正的防护,不是靠一两样神药,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坚持。不做几件事,不吃几样东西,看似简单,实则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
别马虎了,新冠没走远,病毒也没退休。你若马虎,它就认真。防住了,是福气;扛过去,是智慧。
参考文献:
[1]王福生,李太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解读[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3, 41(3): 161-165.
[2]陈薇,李兰娟.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特性与防控策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4, 58(2): 97-102.
[3]刘景芳,杨慧. 新冠病毒感染后饮食护理的临床指导[J]. 护理研究, 2023, 37(12): 2101-210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医学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