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雨量在线联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0:57 3

摘要:方案介绍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降雨情况进行实时、连续、远程监测。系统以雨量数据为核心监测指标,结合平台预警模型,辅助判断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诱发风险。系统支持无线联网、云端管理、自动报警,是构建区域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重

方案介绍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降雨情况进行实时、连续、远程监测。系统以雨量数据为核心监测指标,结合平台预警模型,辅助判断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诱发风险。系统支持无线联网、云端管理、自动报警,是构建区域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目标

实时监测降雨量、雨强、累计雨量等关键指标精确记录地质灾害诱发前的雨量条件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预警提供触发依据支持区域分布式部署,建立监测网格体系

需求分析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因降雨引发,尤其是短时强降雨和连续性降水对土壤稳定性影响极大。传统人工雨量记录滞后明显,急需通过自动化、联网化手段实现精准监控与动态预警,从而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监测方法
通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流域上游、高陡边坡区安装雨量监测站,利用翻斗式雨量计记录降雨情况,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平台根据设定的预警阈值模型判断风险等级并自动发出预警信息。

应用原理
翻斗式雨量计通过收集降雨使翻斗摆动,每次摆动代表固定雨量(如0.2mm),电子记录器累计计数生成总降雨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远程传输至监控平台。平台可实现雨量-滑坡响应模型判断,发出预警指令。

功能特点

实时雨量采集(支持分钟级别)全天候运行,自动记录和上报支持远程无线通信(GPRS/4G/NB-IoT/LoRa)云平台支持数据可视、历史查询、趋势分析内置高低雨量报警功能可扩展土壤含水量、倾角仪、裂缝计等传感器

硬件清单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支持多传感器接入)无线通信模块(4G/NB-IoT/LoRa)太阳能供电系统与蓄电池防护机箱、立杆及安装支架云监控平台(PC端+移动端)报警装置(可选:声光、短信、APP推送)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雨量分辨率:0.2mm测量范围:0~999.9mm/日测量精度:±0.5mm通信方式:4G/NB-IoT/LoRa防护等级:IP65以上供电方式:太阳能板(≥20W)+锂电池(≥12Ah)工作温度:-40℃~+60℃安装方式:立杆/墙体安装,建议离地1.5米

方案实现

选定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科学布设雨量监测点安装翻斗式雨量计与通信终端,接入供电系统设定预警模型阈值,如1小时雨量>15mm、24小时累计>50mm等平台接收、展示雨量数据并支持可视化地图展示触发阈值自动报警,支持与短信、微信平台联动支持与其他地灾监测设备(如倾角仪)组合使用形成多因子预警系统

数据分析

实时降雨强度和累计雨量曲线分析判断是否满足滑坡泥石流触发条件与历史雨量数据对比分析趋势结合倾角、裂缝等多源数据实现综合预判数据周期性导出用于科研或管理分析

预警决策

系统设定三级预警模型(常见如蓝-黄-红三色预警)达到特定雨量标准自动触发相应等级预警平台弹窗、短信、微信推送等多渠道通知管理人员可联动LED屏或现场警示广播,实现自动化管控为撤离决策、人员调度提供数据支持成本低、部署快,适合大面积网格化布控模块化设计,便于与其他传感器集成通信方式多样,适应多种通信环境供电系统独立运行,无需市电提高灾害预警及时性,减轻人员值守压力平台化管理,提升信息共享与响应效率

应用领域

滑坡泥石流易发山区水库、河道上游集水区高速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区域地震灾区的次生灾害监测农村、城郊等缺乏实时监测的区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控系统建设项目

效益分析

提高灾害预判能力,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支持地方政府构建智慧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为科研机构提供高质量降雨数据积累降低人工巡查成本,提升信息化水平可作为滑坡治理、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前置监控措施

国标规范

GB/T 51252-201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 14685-202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技术标准》SL 49-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DL/T 1140-2012《雨量自动站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技术指南》《雨量对滑坡触发机制的研究与应用》《山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与应急预警系统建设探索》

案例分享
在四川雅安某地质灾害频发村落部署15套雨量自动监测站,系统设定24小时累计雨量超100mm触发红色预警。2023年7月暴雨期间,系统提前6小时预警泥石流风险,相关部门成功疏散村民300余人,避免群死群伤。此系统获评为“省级地灾智慧化示范工程”。

来源:欣仰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