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联手重塑南亚水权,印度断水战自食其果,水利霸权终成泡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9:00 2

摘要:印度在2025年4月三次单方面关闭印度河上游水闸,断了巴基斯坦4000万人的“生命线”,巴方直接喊话,这是“战争行为”。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印度在2025年4月三次单方面关闭印度河上游水闸,断了巴基斯坦4000万人的“生命线”,巴方直接喊话,这是“战争行为”

没想到呀,仅仅过了十天,印度因为暴雨就不得不开闸放水来泄洪,可他们自己的北部却出现了洪灾,这事儿一发生,就把印度水利体系的脆弱性给展现得明明白白了。

关键时刻,巴基斯坦亮出了中巴合建的迪阿莫-巴沙大坝,这可是世界最高碾压混凝土坝,74亿立方米的库容,让巴方彻底摆脱了对印度水源的被动依赖。

一场“水武器化”的豪赌咋就演变成了印度自伤的闹剧?

中国技术又咋改写了南亚水权格局?

先来讲讲这印巴水争端的根源吧。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占据了印度河上游的六条支流当中的三条,而巴基斯坦80%的农业以及60%的饮用水全部都要依靠下游。

1960年的《印度河水协定》尽管暂时规定了分水的规则,可是印度一直想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加强自己的控制权,2008年的巴格利哈德水坝争议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2025年,印度愈发过分。4月25日,把杰纳布河的四座水闸给关了,直接掐断了巴方的主要灌溉用水源;

5月2日,杰赫勒姆河在雨季突然开始泄洪,仅仅3个小时,下游水位就猛地上升了7米,把3万公顷的棉田给冲垮了;

5月10日,又扬言要永远退出《印度河水协定》,还说“不会再让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

印度这是想借水权施压克什米尔主权争议,还想着打击巴农业经济,小麦都预估减产百万吨。

再看看印度的“水霸权”咋崩塌的。4月28日克什米尔暴雨,印度的水利体系就露馅了。

蓄洪的能力不够强,只能应付每1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洪水。

因为这个原因,不得不赶紧进行泄洪操作。在印度控制的区域,有2.8万公顷的农田被水淹了,道路也断了,有12万人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

这后面存在着贪腐的大窟窿呢,在2024年的北方邦大坝加固项目里,有60%的预算不知道去了哪儿;

而且调度方面特别混乱,中央跟邦政府之间的协调出了问题,泄洪的预警整整晚了48个小时。

这件事弄得很严重,世界银行直接停止了对印度的水利贷款,并且指责他们“违反《国际水道公约》”。

中国的技术在这个时候展现出了它的厉害之处。那个迪阿莫巴沙大坝,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奇迹呢。

它的坝高达272米,碾压混凝土的方量有1860万立方米,装机容量达到4500兆瓦,一年能发电180亿度。

还有74亿立方米的库容,能够满足巴基斯坦全年30%的农业用水需求,让巴基斯坦彻底摆脱了对印度水源的依赖。

2020年起开始建设,中国企业成功解决了在高寒地带进行混凝土浇筑的难题,创造了每天可浇筑1.2万立方米的纪录。

2025年4月提前完成蓄水,中央电视台对巴基斯坦总理的视察进行了直播,并直接将其称为“国家生命线”。

这座大坝让下游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能保障450万公顷的农田得以灌溉,所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

巴方可不是吃素的,军事层面,部署CM-400AGK超音速导弹瞄准印度水坝,暗示“水利设施纳入核打击范围”;

法律层面,向国际法院起诉印度违反《联合国水道公约》,索赔45亿美元洪灾损失。

中美两国的反应很值得好好琢磨一番。中国外交部着重强调了“反对把水资源当作武器”,并且迅速给巴基斯坦送去了VT-4坦克以增强他们的防御能力;

美国国务院则表明“对单边行动感到担忧”,不过却默默地允许印度退出相关条约,这种在地缘政治上的双重标准,只要是稍微有点观察力的人都能看得清楚。

伊朗和阿富汗一同呼吁开展南亚水安全方面的对话,土耳其还提出了“让第三方来监督管理”的方案这件事现在变得越发严重了。

印度搞了三次“水方面的挑衅行为”,这让全世界都看明白了,实际上真正称得上“水利厉害的国家”关键不在于水坝修得高、闸门造得宽,而是在于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治理。

当巴沙大坝的灯光把信德平原给照亮了,中国提出的方案就证明了,大家一起合作比起相互对抗,更有办法去解决延续了千年的水方面的难题。

《荀子》说得好:“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把生命之源当武器,迟早被反噬;用技术共享促发展,才是正道。

这场危机在南亚留下的,不光有断水战所带来的教训,还有构建命运共同体所给予的启示。

读者朋友们,您说水资源该是合作的纽带,还是对抗的武器?

欢迎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娱圈小慕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