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政府在2025年5月14日以闭门通报形式向70余国驻印外交官宣布“朱砂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同步启动全国十日庆典。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印度政府在2025年5月14日以闭门通报形式向70余国驻印外交官宣布“朱砂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同步启动全国十日庆典。
不过这场“胜利狂欢”的背面却是对中国、土耳其、阿塞拜疆三国的点名指控,以及国内反对党对“战果包装”的尖锐质疑。
究竟是一场外交威慑的胜利营销,还是一场自我欺骗的政治表演?
闭门通报的“胜利定义权”
印度国防情报局的拉纳将军给70多个国家在印度的使节通报了所谓的“战果”重点说“打败了巴基斯坦”,不过他既不公开具体的证据,也没邀请国际上的观察员来参与验证。
这种只由他们一方来定义事实的行为,在外界看来就是“政治操弄”,想借着外交途径把“印度胜利”的这种国际认知固定下来。
国内庆典的“胜利叙事工程”
5月12日,莫迪启动了全国为期十天的胜利庆典。媒体持续不断地播放着“战果剪辑”,官员们聚到一起大声呼喊口号。
印度的《德干先驱报》称此举动是为借助“饱和式宣传”去应对国际上的质疑,与此同时稳固国内民众的支持。
战果数据的真实性争议
印度军方说打击了巴方9个目标,可巴基斯坦公布的战场记录表明,印度“阵风”战机被击落了,并且地面部队也没推进到关键节点。
印反对党国大党就问:“要是真赢了,为啥行动就只持续4到5天呢?”
中国:舆论战的“突破口”
印度因为“中国媒体报道巴方击落阵风战机”这件事把中国的官方媒体在社交平台X上的账号给禁了。
虽然很快就解除了封禁,不过从分析来看,印度是借着这个机会去试探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并且在这同时呢,也想把国内对于军事方面失利的注意力给转移掉。
土耳其:军事援助的“影子指控”
南亚的防务媒体讲,看起来土耳其的运输机给巴方运武器了,巴总理谢里夫直接就感谢埃尔多安一直以来的“坚定支持”。
印度呢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还是把土耳其弄到了“报复名单”里把旅游合作给停了,还去给国际舆论施压。
阿塞拜疆:社交媒体情绪的“政治化惩罚”
阿塞拜疆的老百姓在那些社交平台上给巴方“点赞”并且进行“祈祷”呢可印度却因为所谓的“舆情导向威胁”这种理由,把阿塞拜疆给列入到旅游的黑名单里面去了。
这一做法充分地展现出了印度对于国际舆论这个大环境有着过度的敏感。
国际社会的沉默与观望
70个国家接到通报之后,除了一部分南亚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中国的外交部针对这种情况回应说“希望各方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而土耳其方面则一直保持着沉默的状态。
从事国际战略研究的学者指出,印度采取这样的举动“在外交方面得到的好处不多,反而展现出了它在叙述方面的弱点”。
印度国内反对党的“灵魂拷问”
国大党把莫迪政府借着“胜利叙事”这种方式来获取选举红利给揭露出来了,还要求对方解释清楚“为什么停火搞得那么匆忙”“为什么没有把巴基斯坦的那些战略设施给摧毁掉”。
印度有一些战略方面的学者,他们是匿名的,都承认说:“印度这边从原本主动去进攻变成了停火,实际上就是因为再打下去的代价太大了,实在是承受不起了。”
自媒体与官媒的舆论对冲
印度的官方媒体使劲儿宣扬“胜利”呢可在那些个人能随便发东西的平台上呀,却流传着巴基斯坦方面公布的阵风战机残骸视频,这视频的点击量一下子就到了一千万以上。
随后印度的负责网络信息管理的部门赶忙把相关的内容给屏蔽掉了,这充分展现出他们在对舆论进行管控时碰到的难题。
这场冲突真是太荒诞啦:仗都还没打完呢,在外交方面却到处惹恼别人,国内对这件事的质疑也还没消退呢,结果就硬生生地被弄成了一场“凯旋大场面”。
历史老是在证明,真的胜利压根就不需要70个国家来支持认可,可虚假的那种说法到最后总会反过来伤害到它自己。
正如印媒评论所言:“当胜利被重复太多次,真相的轮廓才刚刚浮现。”
互动提问:若战争胜负仅靠“定义权”决定,国际秩序将走向何方?
欢迎留言探讨。
参考资料:
武事汇 2025-05-15 70多国收到通知,印度通报战果,中国和土耳其被点名,要报复了?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娱圈小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