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济阳】厉害!济阳一位“独臂农民”登上了人民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12:06 2

摘要:“一小瓶药需要配两桶多一点的水,能打10亩地。”正值小麦扬花时节,5月13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刘营村的麦田时,刘善亮正在进行小麦的“一喷三防”。

“一小瓶药需要配两桶多一点的水,能打10亩地。”正值小麦扬花时节,5月13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刘营村的麦田时,刘善亮正在进行小麦的“一喷三防”。

初夏的风吹起他右臂空空的袖子,刘善亮用左手现场指导,时不时地帮助工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是甲硫氟环唑,是一种杀菌药。”刘善亮介绍说,现在是小麦扬花后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这种药可以有效预防。

“大家都后退,远一点。”而后,工作人员操作着遥控,无人机“嗡鸣”一声旋转着起飞,飞向大片麦田,在麦田上方来回有规律地喷洒农药。

刘善亮(右二)帮助工人们在田间配药。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现在都是科学种田了。”刘善亮皮肤透着小麦色,爽朗地笑着。他只有一只手臂,10年前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臂。

“那时,感觉天都塌了。”刘善亮觉得自己成了废人,曾迷茫徘徊过,但是倔强的他没有就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克服各种困难,经过长时间地锻炼,能用左手灵活地拿东西、吃饭、看书、刷视频等。

后来,刘善亮决定在家好好侍弄庄稼,并买了相关的书籍,晚上看书学习种田技术;抓住一切机会,去外地参观学习,汲取营养。慢慢地,他成了村民眼中的“土专家”,谁家小麦得了病该如何“医治”,谁家庄稼长得不好如何“对症下药”……村民们都会来找刘善亮,请他为庄稼“治病”。

2022年春天,村里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种植,刘善亮积极报了名。

“刘善亮有责任心、有技术,在群众中有威望,我认为他能把事情做好。”于是,刘营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文力排众议,选用了他。

刘善亮共流转了村里671亩地, 成立了“济南市济阳区利营粮蔬种植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家庭农场),投资购进了扶垄机、压地机、播种机等。

无人机在麦地上有规律地盘旋喷药。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2022年夏天,我的小麦收获了,但是没有喜悦,因为亩产才1000斤左右。”刘善亮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外地学习“取经”,看书寻找“答案”,请专家传经授宝;他还进了两个专家群——作物高产群和重点新型经营主体群,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在群里虚心请教。

渐渐的,刘善亮摸到了种田的门道。一是要选用优良小麦品种;二是要精细化管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哪个节点浇水、浇多少水、用什么方式浇水?哪个节点打药、打什么药、打多少药?都要按实际要求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夏季麦收,刘善亮家庭农场的小麦平均亩产1300斤,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今年的小麦浇水就浇到了节点上,麦穗粒大饱满。”刘善亮喜滋滋地说,这是他5月11号去江苏学习的经验,种田管理还要更加精细化。

刘善亮和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文探讨种田技术。受访者供图

刘善亮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去地里查看一番,预防庄稼生病。虽然他失去了最方便干活的右臂,但是他靠着左臂撑起了整个家。这份事业让他颇有成就感,也收获了尊重。

“近年来,我们支持有能力的残疾人积极创业,从各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垛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文军表示,街道对残疾人创业有一定的经济补贴,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对残疾人有各类免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对残疾人优先推广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扶持政策,解决他们的创业各类难题。

“一上午,飞机就能把(家庭农场的)小麦飞完,以前用人工打药的话,好几个人一周才能完成。”刘善亮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种田省事省力还丰产,他准备收割完这茬小麦后,给土地装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他的榜样目标是吨半粮。

如今,刘善亮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实现了机械化智能管理,走上了科学种田的新路子,书写了“身残志坚”的奋斗之歌。

“我热爱家乡这片土地,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刘善亮说,对未来,他充满了信心。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分享

▌图文整理:小编萱萱

▌爆料|求助|广告|合作|投稿|

来源:请我吃小面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