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阵风卖不动了?40多国军官来华,中国装备或将迎来爆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1:39 2

摘要:三天前,当埃及空军代表团与中国签署40架歼-10CE战机采购协议时,法国达索公司的股价应声暴跌18%——这场因印巴空战引发的全球军贸地震,正将中国军工推向聚光灯下。

三天前,当埃及空军代表团与中国签署40架歼-10CE战机采购协议时,法国达索公司的股价应声暴跌18%——这场因印巴空战引发的全球军贸地震,正将中国军工推向聚光灯下。

5月7日,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画面传遍世界,不仅撕碎了西方战机的“不败神话”,更让国际买家重新审视中国武器的性价比与实战能力。

面对埃及、沙特、尼日利亚等40多国军官扎堆访华洽谈订单的场景,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中国军工出口的井喷式爆发,是否已成定局?

实战成绩单:六比零的“广告效应”

5月7日的克什米尔空战,堪称中国军工的“全球路演”,巴基斯坦空军驾驶歼-10CE,在预警机支持下发射霹雳-15E导弹,仅用47分钟便以6:0的战损比击落印军阵风、苏-30MKI等主力机型。

这场“一边倒”的空战,通过卫星直播让全球看清两个事实:一是单价6000万美元的歼-10CE,性能不输2.4亿美元的阵风;二是中国装备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已碾压“万国牌”拼凑的杂牌军。

市场反应比外交声明更诚实。空战次日,成飞集团股价飙升25%,埃及代表团带着50亿美元预算火速抵京,连原本犹豫的孟加拉国也紧急启动歼-10CE采购程序。

而法国达索公司不得不面对现实——印度议员公开质疑阵风采购案,印尼网友怒斥“高价买花瓶”,就连阵风的老客户卡塔尔也开始接触中国军工企业。

价格与政治的博弈

中国军工的崛起,正在改写全球军贸的游戏规则,歼-10CE的单价仅为阵风的三分之一,却能提供同等制空能力;红旗-9P防空系统以95%国产化率实现全天候拦截,价格只有美国“爱国者”的一半。

这种“高配低价”策略,精准击中了发展中国家的痛点,尼日利亚在采购天龙50防空系统时算过一笔账:用中国装备组建完整防空体系的花费,只够买两套法国同类产品。

更让西方焦虑的是中国军工的“去政治化”优势。沙特采购东风导弹时未受人权指责,埃及引进枭龙战机时无需签署军事同盟条款,这种“不干涉内政”的政策,与美法武器出口附加的政治条件形成鲜明对比。

正如埃及国防部长所言:“我们需要能实际使用的武器,而不是附带意识形态枷锁的展览品。”

体系化作战:从单品到生态

中国军工的真正杀手锏,在于“交钥匙工程”般的体系输出,巴基斯坦空军的胜利,不仅靠歼-10CE的机动性,更依赖空警-500预警机的战场感知、霹雳-15E导弹的超视距打击,以及数据链支撑的协同作战网络。

这种“预警机+战斗机+防空系统”的组合,让印尼、哈萨克斯坦等国看到替代俄式装备体系的可能。

产能保障则是另一张王牌。成飞集团年产量超200架战机,红旗-9B生产线月产能达12套,连西方最忌惮的稀土材料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

当美国F-35生产线因镓材料短缺停工检修时,中国军工企业正开足马力满足全球订单——埃及的40架歼-10CE将在18个月内交付,这个速度让达索公司望尘莫及。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光明,中国军工仍面临多重考验。美国正施压盟友抵制中国装备,法国将阵风单价降至1.2亿美元求生,俄罗斯则推出苏-57外贸版争夺市场。

此外,部分国家长期依赖美俄装备体系,换装中式武器需重建维修、培训、弹药供应链,这对中国军工的海外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但历史大势难以逆转。2024年中国军贸出口额达180亿美元,首次超越法国跻身全球第四;2025年预计突破300亿美元,高端装备占比提升至50%。

当40多国军官在珠海航展上研究歼-35模型,当沙特王室派专机接走中国军工代表团时,世界已然看清——军贸市场的天平,正不可阻挡地向东方倾斜。

夜幕降临时,成都黄田坝的成飞厂区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为埃及订单加班赶工,而在巴黎郊外的达索总部,高管们盯着中国军工的成交数据,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击落阵风战机的不仅是霹雳-15E导弹,更是中国几代军工人“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时代的隐忍与坚持。

当实战检验撕去偏见,当体系优势碾压单兵,这场军贸变局或许正如《金融时报》所言:“西方垄断的时代,该翻篇了。”

来源:圈聊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