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方面入手化解焦虑,贵阳一中学生为家长开设心理课减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13:05 2

摘要:这是一张由三个内容构成的图片。左边:心理咨询处,医生问:“你有高考焦虑症?”孩子指着一旁的父母说:“不,是我父母有高考焦虑症。”右边:远处是抱头焦虑的考生,近处是更加抱头焦虑的家长。下边:数据显示,68%的考生考前焦虑直接来源于家长的无意识情绪传递。

这是一张由三个内容构成的图片。左边:心理咨询处,医生问:“你有高考焦虑症?”孩子指着一旁的父母说:“不,是我父母有高考焦虑症。”右边:远处是抱头焦虑的考生,近处是更加抱头焦虑的家长。下边:数据显示,68%的考生考前焦虑直接来源于家长的无意识情绪传递。

这是近日在贵阳一中为家长特别开设的一堂心理课上,该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袁章奎老师在开讲时的第一张大图的内容。

高考在即,作为家长,你以为孩子在焦虑,殊不知其实是你比孩子更焦虑,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为给孩子赋能,为给家长减压,贵阳一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近期为高三家长上了一堂题为《心赋能 梦护航——如何为孩子营造积极心理备考氛围》的适用心理课。

当天,袁章奎老师围绕了解孩子、调整自己和助力建议三方面,为家长化解焦虑。

一、了解孩子

在了解孩子方面,袁章奎老师首先提出“对孩子和家庭,高考有何意义?”的“灵魂拷问”。

面对这个问题,可分现实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回答。现实是在高考后,我们面对的是升学和择业;而心理方面则是在高考前,应该明确高考就是一种总结和告别,是一种长大成人的里程碑。

袁章奎老师还将整个高三的心理变化特点做了归纳,针对孩子在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表现,给家长提了具体的建议。

梦想激活期(8月至10月)——学生:积极、勤奋、努力、投入,充满信心。家长:做好保障后勤供给。

疲劳烦躁期(11月至1月)——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家长: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改善孩子情绪,避免争吵。

否定怀疑期(3月份)——学生:成绩明显提升或停滞不前,自我怀疑等。家长:给予孩子切实的鼓励。

松懈放弃期(4月份)——学生:自信不足,在心理上焦虑不安,在行动上懒散松懈。家长:学会正确评价孩子。

恐惧焦虑期(5月份)——学生:恐惧、焦虑、紧张、失眠等,影响复习效果。家长:学会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减压。

近期孩子可能会有哪些情绪反应?袁章奎老师也做了6种分类。

1、饱满型——充满斗志,规划学习。情绪饱满,张弛有度。

2、平静型——风平浪静,常态学习,问而不答,捉摸不透。

3、波动型——起伏不定,情绪多变,要求很多,学习不稳。

4、焦虑型——过度紧张,烦躁易怒,过度学习,浅睡易醒。

5、麻木型——常常生病,睡觉过多,依赖手机,学习量少。

6、抗拒型——厌恶返校,拒绝学习,沉迷手机,心情消沉。

第1种,当然是父母最期待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一种,所以,即便是其他几种,也都是正常而屡见不鲜的,所以,家长也不必过度紧张和焦虑。

二、调整自己

在“高考不只考生,也有家长。孩子即将高考,您准备好了吗?”的自我问答中,袁章奎老师开启了“调整自己”的第二部分讲座。而这些调整方式,对学生也适用。

首先,是一张“焦虑状态自测”的量表,量表的以下每一项分为1到3分,家长们跟着对照自己的状态进行打分。

1、感觉紧张、焦虑或烦躁;

2、不能停止或控制担忧;

3、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过多;

4、很难放松下来;

5、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

6、变得容易烦躁或急躁;

7、害怕将有可怕的事发生。

如果在0-4分,恭喜,属于无焦虑状态。5-9分,轻度焦虑;10-14分,中度焦虑;15-21分,重度焦虑。

为缓解家长和学生的焦虑,袁章奎老师首先将严重焦虑对身体的危害做了剖析。它将会有可能让人们感觉到广场恐惧、胸闷、手抖、尿频、睡不着、恶心、脑雾、乏力、肌肉跳动、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等近30种身体不适状态。从中医上来说,也将对我们的五脏六腑产生不良副作用。

对此,袁章奎给出了简单有效且适用的缓解方法和建议——

1、稳定情绪

他建议,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尝试手指操+蝴蝶拍+正念练习+腹式呼吸。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在网上都能搜寻到。

2、改变认知

应该从知晓“事件”(发生的事情,即前因),到“想法”(看待事件的角度),再到“情绪”(行为,即后果。)而不是跳过了中间“看法”的这一步,导致让“事件”直接点燃“情绪”。

理顺了以后,在对话中,作为家长一定要避免“一定、必须、应该”这类“绝对化要求”的语句增加自己和孩子的压力、负担;避免“总是、每次、又”这类“过分化概括”的表达导致自己和孩子的自责、敌意和愤怒;避免“死定了,完了,毁了”这类“糟糕至极”的言语加速自己和孩子的焦虑、悲观、绝望和痛苦。

所谓:“事到如今,结果初定;心平气和,顺其自然。方法不变,效果一样;要想改变,调整方法。”

3、情绪隔离

当家长感觉自己已经快被“点爆”时,不妨试试这一招——

“写下担忧后撕碎丢弃,深呼吸3次再面对孩子。”

4、自造快乐

人体自带了4种快乐激素,不妨通过各种方式激活它们。

多巴胺(快乐激素)——又称奖赏激素,是刺激大脑奖励系统、动机、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释放多巴胺可通过听音乐、吃甜点、睡好觉或完成一项小任务来完成。

内啡肽——又称大脑的天然止痛剂,可以对抗疼痛、缓解抑郁,让我们减少压力,增加活力。释放内啡肽需要:有规律地运动、香薰、吃黑巧克力、看喜剧片。

催产素——又称爱的荷尔蒙,能够增强与他人的亲密感和信任感。释放催产素需要:多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让他和同学在一起相互鼓励,也有来自小动物的治愈感。

血清素——又称情绪稳定剂,是一种能帮助人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抵抗悲伤的物质。释放血清素需要:晒太阳、散步、冥想、有氧运动。

得到以上能自己制造快乐的手段后,不妨多给孩子一个真心的抱抱,考前也要在阳光下保持运动状态,听听古典音乐等,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放松,调试到最好状态。

三、助力建议

袁章奎老师在助力板块,给出了“123456”可立即实操的具体助力建议。

创设一个备考环境:

1、舒适感官:光线温度适宜,保证良好睡眠。

2、独立空间:房间隔音静音,桌面保持整洁。

3、减少干扰:避免过度关注,维持日常节奏。

4、隐形陪伴:尽量静音家务,少做迎来送往。

打好两个有效配合

父母之间的配合——父母情绪的平和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校之间的配合——家校协同一致对孩子才能做到同频共振。

做到三尊重三适度

三个尊重——

尊重生理规律,防止主观干涉;

尊重应考习惯,防止强行指导;

尊重性格特点,防止偏激教诲。

三个适度——

适度期望:自信和谐、避免对立

适度关怀:理智冷静、避免急躁

适度照顾:外松内紧、避免过度

绕开四个助考雷区

1、过度关注紧张,带给孩子巨大焦虑。

2、过分小心翼翼,带给孩子隐形压力。

3、过多想法干预,带给孩子无穷烦恼。

4、过多正能量灌输,带给孩子空洞无助。

掌握五条沟通要诀

1、坚持“3+1”沟通法则

2、坚持不平静不沟通原则

3、表达多用建议,少用命令

4、批评就事论事,不贴标签

5、做到倾听优先,少说多听

在此,袁章奎老师举了几个高考雷区话术:

“考不好人生就完了。”

“隔壁小王模拟考又比你高20分。”

“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把握吗?”

而不妨换成几个沟通的高情商替代方案:

比如,用共情替代质问:“看你最近很辛苦,需要爸爸帮你捏捏肩吗?”

或者,用信任替代施压:“你比我们更清楚该怎么安排,我们完全支持你。”

再有,用幽默化解紧张:饭桌上讲个冷笑话:“你知道为什么高考不用《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当武器吗?——因为杀伤力太强!”

做到六要六不

1、要尽职帮忙 不越位添乱

2、要劳逸结合 不只学不休

3、要理性期待 不不切实际

4、要营养膳食 不混乱进补

5、要轻松迎考 不制造焦虑

6、要冷静稳定 不家庭矛盾

最后,袁章奎表达了对所有高三孩子和家长的期待和祝福:“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自己的孩子才是最棒的。让我们家校携手,实现家庭、孩子和学校的三赢!”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钰银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