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7次,如今博士毕业,论文致谢感动哭近1000万大学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8 14:53 2

摘要: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赵安之博士的论文致谢在网络上爆火,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热议。这篇名为《可怜无数山》的致谢,一经发布便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网友们纷纷转发、点赞,不少人表示读后 “泪眼婆娑,戳到了灵魂”,还有人评价 “一字一句,熠熠生辉” 。那么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赵安之博士的论文致谢在网络上爆火,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热议。这篇名为《可怜无数山》的致谢,一经发布便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网友们纷纷转发、点赞,不少人表示读后 “泪眼婆娑,戳到了灵魂”,还有人评价 “一字一句,熠熠生辉” 。那么,赵安之究竟是谁?他的致谢又为何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呢?

赵安之,1987 年出生于甘肃省镇原县的一个山区农村。他的求学历程可谓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6 岁时被送到镇里上学,2005 年考入兰州大学草业学院,四年后获得兰州大学草业经济管理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南下广州打工,进入房地产企业做广告推广。在广州的日子里,他一边为了生计奔波,一边怀揣着继续求学的梦想,然而考研之路却并不顺利。后来,在母亲的要求下,他回到老家,考上了基层事业编。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先后在 2013-2015 年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2015-2018 年考入兰州大学法学院读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2018- 2022 年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全日制农业经济学博士,并且在经历三次博士论文答辩后,终于获得博士学位。

从赵安之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教育之路充满了挑战。2005 年,18 岁的他离开故乡,前往兰州大学求学,这是他走出大山的第一步。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毕业后的考研之路却充满了荆棘。

2009 年大学毕业后,他南下广州打工,进入房地产企业做广告推广。在广州的那段日子,他住在 “握手楼” 和 “胶囊屋” 里,环境十分恶劣。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考研的梦想,一边打工一边备考。他连续考研 3 年,却只收到一个不太理想的学校的通知书。在这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那种切肤之痛和无助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

后来,在母亲的要求下,他回到老家,考上了基层事业编。在基层工作的 3 年里,他担任过五里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祁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理事长等职务。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对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术方向。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农业农村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责任感,于是决定继续深造,为解决农村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13 年,他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2015 - 2018 年又考入兰州大学法学院读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2018 - 2022 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全日制农业经济学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更是经历了三次博士论文答辩,才最终获得博士学位。每一次的答辩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的挫折都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赵安之的这些经历之所以能够引发大众的共鸣,正是因为它们太真实了。他没有美化自己的经历,没有夸大自己的苦难,只是如实地记录了自己在逐梦路上的点点滴滴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原来博士也和我们一样,会经历失败,会遭遇挫折,会在生活的重压下感到迷茫和无助 。

住 “握手楼”“胶囊屋” 的经历,让无数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感同身受。那些狭小、潮湿、阴暗的房间,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艰难的见证 。在大城市里,他们为了节省房租,不得不选择住在偏远的地方,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通勤上。他们在拥挤的地铁里,在昏暗的出租屋里,默默地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即使身心俱疲,也从未想过放弃 。

考研失败的经历,更是让众多考研人找到了共鸣。考研的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力。每一个考研人都经历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他们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在深夜里独自思考,只为了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很多人都会经历失败。那种失落和沮丧,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赵安之连续考研 3 年,才收到一个不太理想的学校的通知书,他的经历让考研人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还有机会 。

基层工作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在基层,他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为当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

在赵安之的经历中,最令人敬佩的便是他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从他的求学之路可以看出,他始终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

他最初在兰州大学学习草业科学,后来却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毅然决定跨考经济学研究生 。这种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舒适区的精神,是很多人所缺乏的 。在考研的过程中,他遭遇了多次失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他的这种坚持和毅力,让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

在基层工作的 3 年里,他也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探索。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正是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让他在基层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他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他对农业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分析》,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也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赵安之在致谢中强调 “学历只是经历的一部分,并不必然代表什么。任何层面上的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 。这一观点传递出了正确看待学历、重视人生探索的积极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过于看重学历,将其视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赵安之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学历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阶段,不能定义我们的全部 。

赵安之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对于那些在教育路上迷茫的人来说,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失败,不要被困难打倒。考研失败了,那就再考一次;论文答辩不通过,那就继续努力,不断改进 。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

赵安之的博士论文致谢走红并非偶然,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逐梦路上的坚持与努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经历和积极价值观的力量 。

赵安之,又何尝不是正在奋斗的我们呢?

来源:教育研说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