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6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以为是脂肪瘤,结果确诊是癌症晚期,从发现到去世,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这不是影视剧里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悲剧。很多人都觉得身上摸到个包块没什么大不了,尤其是脂肪瘤这种“听起来就很温和”的东西,一拖再拖,结果耽误了真正的病。
但问题是,有些癌症,早期症状就像脂肪瘤,一旦误判,就像给癌细胞开了绿灯。等到确诊,可能已经是晚期,甚至已经发生了转移。
脂肪瘤是良性的,这没错。它是由脂肪细胞堆积形成的软组织肿块,摸起来软乎乎的,活动度也好,一般不会疼。
但有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软组织肉瘤或者某些转移性癌症,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的形态。比如:
软组织肉瘤:初期可能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包块。乳腺癌转移:有时也会出现在皮下,表现为硬结或肿块。淋巴瘤:浅表淋巴结肿大,容易被误认为良性结节。这些肿瘤在表面上的“伪装”,让它们轻易混入了脂肪瘤的“队伍”,误导了患者,也耽误了治疗。
很多人以为,只要去医院,医生就一定能看出问题。但现实是:
临床上脂肪瘤太常见了,医生也容易“想当然”地判断为良性。
尤其在基层医院或门诊,患者如果没有明显不适,医生可能只是通过触诊就下了结论,建议“观察一下”。而没有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或者穿刺活检。
但癌症不会因为“观察”就停下来等你,它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开始扩散。
很多人不知道,一旦癌细胞发生转移,生存时间可能以“月”为单位来计算。
转移性癌症意味着癌细胞已经突破了原发部位,跑到了淋巴、骨头、肝脏、肺部,甚至大脑。常见的如:
乳腺癌转移到骨肺癌转移到脑胃癌转移到腹膜而这些转移灶很多时候,不会有明显症状。你可能只是觉得“最近怎么老是腰酸”“怎么吃不下饭”,却不知道,癌细胞早就已经“攻城略地”。
“转移癌几率不是很小吗?”确实,在所有肿块里,恶性肿瘤的比例不高。但问题是:
一旦你是那个“少数”,后果就是100%。
医学上讲究“风险控制”,哪怕只有1%的可能,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当肿块出现这些特征时,更要提高警惕:
生长速度快硬度高,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和周围组织粘连伴随疼痛、发热或皮肤变色这些都是红灯信号,该做检查就得做,CT、MRI、B超、穿刺,一个都不能少。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癌。但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每年有超过4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逐年上升。
尤其是某些癌症,比如淋巴瘤、肉瘤,在年轻人群体中并不少见,而且进展迅速,晚期就诊的比例依然很高。
所以,不是你年轻,癌症就会绕着你走。
不少医生在面对晚期患者时,确实很无奈。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个病在早三个月发现,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尤其是一些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的早期肿瘤,治愈率能达到80%以上。比如: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超过90%局限性的软组织肉瘤,术后生存率超过70%早期肺癌,通过低剂量CT筛查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但等到癌症已经转移,治疗手段就极为有限,哪怕用了最先进的靶向药、免疫疗法,也只是尽量延长生命,无法逆转结局。
很多人说自己没时间、怕检查、担心确诊就是癌。但真相是:
你越拖,越危险;你越怕,就越接近最坏的结果。
身体出现异常,尤其是不明原因的肿块、持续性的疼痛、体重骤降、食欲不振、疲惫无力这些信号,别再“等等看”。
不是每个肿块都是脂肪瘤,也不是每个癌症都会给你机会。
“误诊脂肪瘤,一月内去世”这类故事不是用来吓人的,它是提醒你:
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早发现永远比晚治疗更靠谱。
医生不是神,关键在你自己。凡事多想一步,早做一步,才能真正掌控你的健康命运。
资料来源:
①.余光辉.营养支持改善晚期癌症病人心理问题研究[C]//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中国营养学会.Abstract Book of the 14th Asian Congress of Nutrition--Clinical Nutrition.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什邡市安宁疗护中心;2023:1.DOI:10.26914/c.cnkihy.2023.077551.
②.查晓天.食欲不振癌症病人的大敌[J].江苏卫生保健,2016,(23):21.
③.李丽萍.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及饮食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48-149.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0.24.107.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外科丁医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