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号晚上,我刷着手机突然被一条消息震了——与辉同行的美妆护肤专场,居然靠八个主播扛下了9350万GMV!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搁以前,这得是董宇辉亲自上播才能冲出来的战绩吧?可这回,宇辉不仅没出镜,还在评论区偷偷冒了个泡:"听了一会,听不懂,头疼"。
5月16号晚上,我刷着手机突然被一条消息震了——与辉同行的美妆护肤专场,居然靠八个主播扛下了9350万GMV!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搁以前,这得是董宇辉亲自上播才能冲出来的战绩吧?可这回,宇辉不仅没出镜,还在评论区偷偷冒了个泡:"听了一会,听不懂,头疼"。
我盯着屏幕乐出声——这西北糙汉子,洗脸用肥皂、护肤抹大宝,让他讲上千块的面霜精华,确实比让我背圆周率还难。但更让我感慨的是,当所有人都在担心"去辉化"会让直播间失去灵魂时,董宇辉用一场漂亮的"自断流量"证明: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一个人硬撑。
点开5月16号的直播回放,满屏都是"董董早场杀疯了""盼盼讲面膜像美妆课代表"的弹幕。董董和盼盼的早场,海蓝之谜套装直接卖爆近万单;自然堂水乳五件套、毛戈平气垫跟着刷屏"已拍";到了晚上,许五顿的黄金时段接棒,把氛围炒得比火锅还热乎;就连深夜场的汉森和传熙,下播时直播间还挂着两万人不肯走——这哪是"去辉化"?分明是"群辉崛起"。
最惊喜的是潇潇和安安拉出来的新人程程。这小哥一开始扭捏不肯唱,结果清唱《吾乡》直接镇住全场——那嗓音清亮得像山涧泉水,比宇辉的版本多了点少年气,听得潇潇直拍大腿:"这是藏了个麦霸在后台啊!"弹幕瞬间炸成烟花:"与辉同行要变养成系直播间了?""程程快出单曲!"
你发现没?现在的与辉同行,像极了一个班级——董宇辉是班主任,平时不常坐班,但把课表排得明明白白:他上播时,就带大家买牛奶水果、聊地里的麦子;他休息时,就让擅长美妆的主播冲业绩。以前总说"离开董宇辉,直播间还能撑多久",现在倒想问:"有这样会排兵布阵的‘总导演’,直播间还能弱到哪去?"
评论区有人刷:"宇辉都听不懂,这专场能成?"可数据最诚实——9350万GMV,抖音带货榜全天第一,深夜场还有两万人蹲守。这哪是"听不懂",分明是"我不擅长,但我的团队擅长"。
记得去年宇辉说"拒卖内衣"时,好多人骂他"矫情"。后来他解释:"我害羞,更怕用信任换销量。"现在看美妆专场,他的态度更清晰了——他不用消费者的信任赌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也不拖团队后腿。他把自己的"不擅长"变成了团队的"擅长场",把"个人标签"变成了"团队标签"。
就像他在评论区说"头疼",但转头陪到深夜下播,还提醒观众"早点休息"。这哪是"甩手掌柜"?分明是把信任从"我"转移到"我们"——他知道,粉丝爱他的真诚,也会爱团队的专业;他明白,直播间要走得远,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光芒,得让八盏灯都亮起来。
刷着直播切片,突然想起与辉同行刚开播那会儿。1月份的"开门红"有多惊艳,后来的"流量焦虑"就有多真实——数据下滑、观众担心"宇辉还能撑多久"。可现在再看,八大主播各有各的闪光点:董董讲品像老师上课,盼盼选品像闺蜜安利,许五顿接梗比段子手还溜,连新出的程程都能唱能聊。这哪是"去辉化"?这是"去依赖化"——把"董宇辉的直播间"变成"我们的直播间"。
更戳我的是,宇辉在评论区的灯牌都7级了。以前总觉得他是"老板",现在看,他更像"老粉"——蹲守直播间,给新人鼓掌,提醒大家早睡。这种"不端着"的姿态,反而让粉丝更踏实:他没把自己当"神",而是和我们一起看团队成长,一起等更多惊喜。
昨天刷到有人说:"与辉同行没了董宇辉,我就不看了。"可我想说,你错过的可能是程程的《吾乡》,是盼盼讲的"早C晚A"小课堂,是董董算的"买套装省了几杯咖啡钱"。董宇辉的"去辉化",从来不是"赶走他",而是"让更多人走到他身边"。
所以想问问正在看文章的你——最近有去与辉同行直播间吗?有没有被哪个新主播圈粉?看到宇辉在评论区说"头疼"时,你是笑着还是心疼着?反正我是一边乐他"钢铁直男",一边感动于他的"大智若愚"。毕竟,能亲手打破"个人依赖"的主播,才是真的懂直播,更懂粉丝。
下一次,当与辉同行的直播间又冒出新面孔,当GMV再冲新高,当董宇辉又在评论区"皮一下"——我想,我们都会笑着说:"看,这才是最好的与辉同行。"
来源:快攻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