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夏天,刘晅圻、郭千越、田宇辰、段楠、欧晨曦和宁星怡——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六位女孩,推开了望江校区东苑四舍612的门。那时,她们从未料到,这段集体生活会成为生命中重要的注脚。
2023年夏天,刘晅圻、郭千越、田宇辰、段楠、欧晨曦和宁星怡——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六位女孩,推开了望江校区东苑四舍612的门。那时,她们从未料到,这段集体生活会成为生命中重要的注脚。
1
从“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人也可以”
郭千越(左)与段楠一同过生日
最后加入612这个温暖大家庭的刘晅圻,与众人虽仅在"卓越工程师"班有过寥寥数面之缘,但段楠早已从点滴相处中,感受到她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的特质,于是毫不犹豫地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分宿舍那天早上,我睡得太沉,完全没看到群消息,当时都快绝望了。"刘晅圻回忆起那个改变命运的时刻,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幸好段楠主动向我伸出手,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握住了。"
刘晅圻
在612宿舍,生活悄然绽放出新的光彩:六人不仅共享学习资料,还会互相提醒学院的最新通知,默契地填补彼此的信息缺口。“她们总对我说‘别害怕’,无论我问什么问题,都会不厌其烦地解答,还会一次次鼓励我,告诉我‘你做得很棒,要相信自己’。”在这个充满信任与关爱的小天地里,刘晅圻逐渐卸下防备,重拾自信,真切体会到“原来无需孤军奋战,也能拥有并肩同行的伙伴”。
田宇辰(左)与刘晅圻(中)进行科创比赛相关实验
谈到集体生活带来的蜕变,段楠感慨万千:“以前我总觉得‘一个人可以扛起所有’,现在我学会了‘一个人也能从容前行’。”在六人相遇前,她就像永不断电的“充电宝”——总能敏锐捕捉他人情绪,用理性分析和温柔话语,为陷入焦虑的朋友驱散阴霾,抚平不安。
段楠送郭千越的礼物
当然,段楠也会有自己低落的时候。有一次,当她沉默地回到宿舍时,刘晅圻发现了不同寻常,并主动询问,鼓励她打开心扉,和大家一起探讨心中的困惑。她感慨道:“原来我的‘充电宝’也会有没电的时候。”在一次次的关心与倾听中,大家也在默默为“充电宝”续航。
2
原来寝室可以这么热闹
在612,学习从不是孤军奋战的修行,而是一场群体智慧的碰撞。宁星怡印象最深的是每逢专业课考试前夜,大家都会热烈讨论彼此不懂的题目与知识点,在一次次交流中,查漏补缺成为了寝室进步的独门秘籍。
工程水文学考试的前一晚,段楠与郭千越耐心为欧晨曦梳理重点、解析难点。翌日清晨,在从望江前往江安的地铁上,欧晨曦还收到千越整理的复习文档。她坦言,舍友们在学业上的支持,不仅让她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逐渐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大三下学期,面对骤增的学业压力,段楠倡议大家每天回宿舍一起玩推理游戏“海龟汤”来解压。每天晚上上床之后,段楠开始“煲汤”出题,其他人躺在床上,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谜底,讨论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无论是喜欢的游戏;值得一尝的饭馆;家乡的旅游攻略;还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烦恼……来自天南海北的六位女孩,兴趣与经历各异,也因而让这个小小寝室愈加缤纷热闹。
段楠是612的寝室长,日常爱好是逛艺术展、看电影。郭千越与她同为“电影发烧友”,两人常出没于各大影院。郭千越出于对光影留声的热爱,她还曾在校园媒体担任副主任,作为音频节目的创作者,擅长录音、修音并推送节目。
段楠爱好观看展览
田宇辰在大家相熟之后逐渐“放飞自我”:她时常模仿林黛玉的语气与大家打趣,偶尔在宿舍放声高歌,被段楠封为“高音女王”。大三的夏天,她与刘晅圻曾相约KTV,用麦克风释放压力。田宇辰的热情同样燃烧在公益领域——作为蜀愿志愿服务队的小队长,她组织和参与环保夜徒、净山拾野等活动,将亲近自然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田宇辰(右)参加志愿活动
欧晨曦与宁星怡,在生活与学业上都习惯了彼此的默契互补。欧晨曦笑称自己是“DDL战神”和“时间管理大师”,早起困难时,常常需要宁星怡担任“人工闹钟”。她热爱数学,精通MATLAB,曾获全国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和美赛国家级三等奖。而宁星怡自称“网前指挥官”,擅长用羽毛球排解压力,球场上掌控全局。她在科研方面同样出色,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多项专利,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
宁星怡(左二)与欧晨曦(右二)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话没有人接住。”这样的温暖氛围,让郭千越倍感放松,她笑着说:“大家还在讲话的时候,我都会偷偷幸福一下,发现原来寝室可以这么热闹。”
3
每个人的努力我们都有目共睹
谈及全员深造这件事,612的每个人都笑着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的努力,我们都有目共睹。”
在宁星怡看来,“寝室所有人平时学习都非常认真。”就她自己而言,每周除特殊情况或上课之外,她总是从早上八点多便到图书馆开始自习,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回寝室。秉持着这份勤勉与自律,她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希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开阔眼界。
宁星怡进行水质检测
田宇辰则将对科研的热爱,倾注在大创项目的每一场小组会议中。作为负责人,她每周组织小组成员碰头,汇报进度、梳理计划、分配任务。两项科技竞赛国奖、三项实用专利,这一串闪耀的成绩单,最终为她赢得了直博浙江大学的机会。
田宇辰学子家乡行时给同学们讲课
准备大创项目的期间,郭千越与段楠每天都会固定时间去天台上的实验室里完成实验,彼此相互打气。段楠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千越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是我第一个认识到脚踏实地的努力的力量的人。”二人还积极参与水利水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荣获了国家奖学金,双双保研四川大学。
在备考研究生期间,欧晨曦与“研友”每天从早到晚学习,一点点打磨着自己的节奏——午休之后继续奋战到傍晚七点。在这段日子里,她学会了以“完成度”为导向安排学习,而不是单纯被时间驱赶。最终,她成功考研上岸,继续留在四川大学攻读水文专业,探索更广阔的学术海洋。
欧晨曦自习
刘晅圻在大三之前从未认真考虑过保研,学习一直较为随性。但随着身边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渗透,她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自己更多的压力与期待,“有点像恢复了高中时的状态。”最终,她也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选择进入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继续深造。
刘晅圻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国赛现场讲解
深造率100%,平均绩点3.69,累计荣誉奖励70余项……在这些成绩背后,她们最想记住的,并不是成绩本身,而是无数日夜里,彼此在身后无声而坚定的支撑。
刘晅圻说:“很骄傲,大家都很优秀,我也没有拖后腿。真的很神奇,没想到我们凑在一起,竟然能碰撞出这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有颜有才的国奖获得者,在“无意义中找寻价值”,下一站奔赴理想院校
《大学生》| 南航校友黄领才,AG600总师!
从中专生→流水线→保安→大学生,他说“苦难不值得赞美”,用20本错题集解码命运!
《大学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耕空天课堂 开启“总师”之路
投稿邮箱:chinaun@126.com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