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南阳医专一附院人来人往的门诊大厅里,上演着一幕令人心生暖意与敬意的场景:刚刚结束康复、重返岗位的中医内科专家李成勇老师的诊室外,患者们排起了长队。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专家,以无声却有力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患者为先”的医者誓言。
近日,在南阳医专一附院人来人往的门诊大厅里,上演着一幕令人心生暖意与敬意的场景:刚刚结束康复、重返岗位的中医内科专家李成勇老师的诊室外,患者们排起了长队。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专家,以无声却有力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患者为先”的医者誓言。
骨折未阻仁心,病房变身“临时诊台”
李成勇老师本可在退休后安享悠闲自在的晚年时光,然而,对患者的牵挂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紧紧系着她的心,让她毅然选择继续坚守在坐诊的岗位上。两个月前,一次意外导致她左上肢骨折。医生再三叮嘱她,必须静养休息,不可过度操劳。
可躺在病床上的她,心中始终牵挂着患者的病情。即便右手打着石膏,每动一下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她仍咬着牙,用僵硬得几乎不听使唤的手指,逐一拨通患者的电话。从用药剂量的细微调整,到饮食方面的诸多禁忌,她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仿佛那些患者就在她眼前,她正面对面地为他们悉心指导。
当她得知部分患者因病情反复而焦虑不安,内心如同被重锤敲击。她竟毫不犹豫地让家属将患者接至病房,将那张原本属于她休养的病床,变成了临时的“工作台”。她强忍着伤痛,艰难地侧身躺卧,用那只未受伤的右手,为患者把脉问诊。汗水如细密的珍珠般从她的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她却浑然不觉,一心沉浸在对患者的诊断之中。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恰似她近50年从医生涯的璀璨缩影,每一个片段都闪耀着医者仁心的光芒。
康复重归岗位,门诊热度持续攀升
康复归来后的李成勇老师,门诊量持续攀升。清晨7点,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医院,她的诊室外早已人头攒动,常有患者提前数小时就排起了长队,有驱车百公里而来的慢性病患者,眼神中满是对康复的渴望;有抱着高烧幼儿连夜赶来的年轻父母,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担忧......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李成勇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她常说:“看到患者康复,比什么都值得。”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患者的心田。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坚守,让门诊走廊常常呈现出“里三层外三层”的特殊景象,那长长的队伍,不仅是患者对她的信任,更是对她医术和医德的高度认可。
薪火代代相传,医者精神照亮漫漫征途
李成勇老师的故事,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了医患关系温暖而和谐的底色。从医数十载,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真正的医者仁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不会因伤痛的侵袭而缺席。在她的诊室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如同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在医疗的田野上辛勤播种希望;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有的只是对患者深沉而真挚的关爱,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流,滋润着患者干涸的心田。
这位退休返聘的老专家,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大医精诚”的丰富内涵,成为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标杆。她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仁心仁术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篇章。
来源:南阳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