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粮农组织(FAO)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在全球遴选20个优秀生态修复案例,我国入选5个。其中,我省实施的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目前正通过其官方平台——生态系统监测框架(FERM)网站在线展
精彩导读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粮农组织(FAO)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在全球遴选20个优秀生态修复案例,我国入选5个。其中,我省实施的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目前正通过其官方平台——生态系统监测框架(FERM)网站在线展示。
冷水江锑煤矿区位于我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地区,属于雪峰山脉中段低山丘陵区,涉及锡矿山镇、渣渡镇、中连乡、金竹山镇、铎山镇等五个乡镇,煤炭地质储量5.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6,更因拥有全球60%的锑产量而被誉为“世界锑都”。自1897年正式开采以来,长达百年的粗放式矿业开发活动导致该地区山体挖损、植被荒芜、石漠化严重,土壤与水体中锑、砷等重金属超标,生物多样性急剧衰退,生态危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冷水江锑煤矿区以国家“十三五”国家山水工程申报为契机,将矿区生态修复纳入湖南省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针对矿区存在的复杂生态问题,采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解决方案,通过治矿山、治污染水体、治裸露山体、治荒废田地、治地质灾害等工程措施,达到山、水、林、田和地质灾害等协同治理的目的。通过项目实施,集中填埋矿渣5200万吨,无害化处理砷碱渣2200万吨,疏通废渣淤积河道4.5公里,修复耕地2000亩、林地2710亩,植树造林2万余亩,整治农田2500亩,治理地质灾害5处,避让搬迁420户居民,维修房屋1034栋。同时,项目因地制宜挖掘地质遗迹、工矿遗址、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河道治理前后对比
耕地修复前后对比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旨在全面重构、重建和重塑生态系统,强调修复实践需兼具技术可行性、社会包容性与知识整合性。
地面塌陷点修复成矿业文化广场
昔日废弃矿山修复成绿水青山
红军旧址修复与保护
地质遗迹科普与保护
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将生态修复、地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广泛吸纳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推动从源头系统治理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修复利用废弃占损和闲置低效土地,全面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改善当地3万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近3000个的就业机会,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有效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让百年矿区焕发新生,与“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先进理念完美契合。
该案例的成功入选,充分展现了湖南自然资源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型矿区生态修复贡献了“湖南智慧”和“湖南方案”。
文稿:厅生态修复处 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一审:周昌琪
二审:寇世超
三审:王 宁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