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成了不少人的真实经历。五一前后,朋友圈陆续有人发烧、咳嗽、嗓子痛,一测发现新冠抗原又是两道杠,就连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被迫暂停巡演。新冠真的又“回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最近,“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成了不少人的真实经历。五一前后,朋友圈陆续有人发烧、咳嗽、嗓子痛,一测发现新冠抗原又是两道杠,就连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被迫暂停巡演。新冠真的又“回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中疾控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上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升至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从地域来看,南方省份新冠阳性率普遍高于北方,不过部分早期上升较快的地区疫情增幅已趋缓。港澳地区同样面临新冠病毒流行的压力:香港污水监测显示XDV变异株(JN.1亚分支)流行率上升,单日新增阳性样本最高达199例,重症及死亡病例较前一周翻倍;澳门3月中旬阳性率曾达44.3%,近期仍有波动 。
此次引起感染的主要是XDV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它们仍然属于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JN.1和XDE的“重组后代”。它有以下特别之处:免疫逃逸更强,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症状更像感冒,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症状,容易被忽视;传播依旧不弱,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泰国等地已成为主流毒株。
为什么新冠会再次抬头呢?专家指出,自2024年7-8月的小高峰后,人群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加之2025年初流感流行强度降至三年最低,为新冠反弹创造了条件。距离上一波大规模感染(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消退,且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整体免疫防线有所松动。此外,从清明到五一,节假日期间人口流动大,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为病毒扩散提供了机会;春夏换季时,早晚温差大,人体本身就处于易感状态,是感冒高发期;XDV变异株传播力强且症状轻微难察觉,很多人误当普通感冒处理;长期未接种疫苗、未“阳过”或阳过已久者等免疫力下降人群增多,也更容易再次感染
感染者的症状仍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部分伴有嗅觉减退,但发热多为中低热(低于38.5℃),与流感的高热有所区别。尽管当前重症率低,ICU中暂未出现危重症患者,但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群体仍面临较高风险。
面对新冠感染再抬头的情况,我们既无需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需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室内多通风等;出现咽痛、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建议第一时间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检测阳性后应居家休息,减少出行和社交活动,避免上班上学;如出现高烧超3天、气短、胸闷、剧烈咳嗽等症状,尽早前往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 。 #新冠疫情#
来源:体魄守护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