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都有这3个特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07:00 3

摘要:人生起伏不定,但有些人不管出身多么卑微,当下状况多么糟糕,在未来一定能够有所建树。



《鬼谷子》一书中说:“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世事如棋,命运多舛。时而风起云涌至九天之上,时而浪涛汹涌坠深渊之底。

人生起伏不定,但有些人不管出身多么卑微,当下状况多么糟糕,在未来一定能够有所建树。

这些人会在逆境中崛起,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

一个人若是在《鬼谷子》书中读懂这3点精髓,不要担心自己躺平摆烂,蓄势发育,就会迎来建功立业的机会。



1、谨小慎微,思虑周全


《鬼谷子·捭阖篇》中说:“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意思是说,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得有周全详细的规划,想要总结复盘,拿到满意的结果,就一定要懂得事情的严谨性。

在人生的棋局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而能否准确把握时机、稳妥应对,往往取决于我们的规划和执行力是否足够周密。

谨小慎微并非胆小怕事,而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种对结果的负责态度。

要求我们在决策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风险,制定详尽的计划,并预留足够的应对空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知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表演上追求极致,从不敷衍了事。

1954年,加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后,在该团文艺展出时,侯宝林决定以“邻里关系”为新作品主题,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温情。

这个题材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共鸣,但要讲好这个段子,需要细腻地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同时又要避免落入俗套,保持相声的幽默与讽刺色彩。

为了做到这点,侯宝林开始了他的“采风”之旅。

他没有直接坐在家中凭空想象,而是亲自走进社区,向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求经”,倾听他们的日常琐事和邻里间的趣闻轶事。

在收集素材时,侯宝林不仅记录下了大量生动的故事,还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和人们微妙的心理反应。

回到家中,侯宝林开始反复推敲剧本,每一个笑点、每一句台词都力求精准到位,既要让人捧腹大笑,又要蕴含深意,引人深思。

他甚至在家中模拟表演,不断调整语气、节奏和肢体语言,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终于,侯宝林把这段新相声首秀成功表演出来,贡献给观众。

这种幽默谐趣、化雅为俗的方式,巧妙地揭示了邻里间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理解。

演出结束后,观众反响热烈,纷纷称赞侯宝林不仅讲得好笑,而且讲得有深度,触及人心。

清朝康熙帝玄烨曾言:“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

无论筹划何事,保持周密规划与合理安排的原则,将风险因素纳入考量范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

若我们能以更加周全的思维去审视周遭,对每一件事都多一份深思熟虑。

那么,自创业以来所经历的社会环境,或许会比当前身处低谷的你所预设的更为美好与光明。

真正聪明的人,不仅在于他们能够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选择,更在于他们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做出超乎寻常的周密与细致。



2、解决问题,真抓实干


开元四年,山东大地被阴霾笼罩,一场严重的蝗虫灾害如恶魔般肆虐,大片庄稼瞬间化为乌有。

在这危急时刻,姚崇挺身而出。他目光坚定,心中明白蝗虫灾害绝非儿戏,必须果断应对。

然而,许多官员深受迷信思想毒害,坚信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人力根本无法抗衡,唯有虔诚地积德修行,祈求上天开恩。

但姚崇不为所动,他坚信迷信只会让灾情愈发严重,唯有真抓实干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于是,他毅然上书唐玄宗,详细剖析捕杀蝗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言辞恳切地请求皇帝下诏开展捕蝗行动。

在姚崇的坚持下,唐玄宗被他的决心和务实精神所打动,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捕蝗行动。

姚崇不仅出谋划策,更是深入田地间,亲自指导捕蝗方法。

他深知,要有效捕杀蝗虫,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和众人的力量。

他首先组织人力对蝗虫进行侦查,确定蝗虫的行进路线和聚集地,然后迅速组织队伍进行围捕。

在捕杀过程中,他强调要使用火攻和掩埋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蝗虫被彻底消灭。

火攻可以迅速烧死大片蝗虫,而掩埋则能防止蝗虫死灰复燃,同时也能作为肥料回归田地。

为了鼓励百姓积极参与捕蝗行动,姚崇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他承诺,对于捕杀蝗虫有功的百姓,将给予丰厚的奖励,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

在姚崇的带领下,山东地区的蝗虫灾害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

百姓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生活也重新有了保障。

《鬼谷子·谋篇》说:“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

面对问题时,务实精神、时间效率和工作毅力缺一不可。

就像经营一家公司,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借助时间的力量,凭借无数次实践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出来。

一个人想要强大,也唯有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梦想,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3、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武德九年,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

李建成一出手就是杀招:以家宴名义邀请李世民、李元吉等宗室诸王去东宫喝酒。

李世民觉得大哥绝对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自己下手,便欣然赴约。

没想到,李建成直接让厨子在酒里下毒!

李渊听闻李世民中毒后,没立刻派人追查是谁毒杀自己的宝贝儿子,而是下了封诏书给李建成:你弟弟向来不能喝酒,以后宫里晚上禁止办酒席!

六月初一,唐廷接到急报,突厥五万铁骑兵穿过大漠,突破长城防线,兵锋直指乌城。

按惯例,对付突厥人的都是李世民,别人玩不转的。

但李渊不准备派李世民上场,而是听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和天纪将军张瑾等人驰援。

令人惊奇的是,一向听到打仗就往后退的李元吉这回却并没有推辞。

只是,向李渊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从秦王府借调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四员大将,同他们的本部士兵随李元吉一起出征。

李渊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退朝后,李建成邀李元吉到东宫密谈。

这件事,被秦王安插在东宫的太子率更丞王晊,偷听个一清二楚!

很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里。

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于人?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催促李世民早下决心。

可李世民心里没谱:李建成在京这么多年,根基深厚,真要干起来,东宫刚刚补充的2000多长林卫兵,天策府的800名卫士就不一定打得过。

李世民一时心乱如麻,便准备卜上一卦,看吉凶。

正准备卜卦的当口,李世民的亲信幕僚、大将张公谨赶到,劈手就夺过龟壳,重重摔在地上:“局势这么明了,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难道占卜的结果不吉,我们就不干了吗?”

下定决心后,李世民当机立断,令长孙无忌去把之前被李渊赶出天策府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找来,一起参与了这次政变的全动员计划。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凌晨,李世民率秦王府八百壮士和尉迟敬德、秦琼等人提前到玄武门埋伏好。

控制住李渊和宫内局面后,在玄武门内射杀太子李建成、斩杀齐王李元吉,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冋年八月,李世民如愿以偿成为太子,继皇帝位。

《鬼谷子·决篇》中有说:“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只有精准地审时度势,才能敏锐地预见到即将来临的危机,保全自己。

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希望,也暗含危机。

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我们必须展现出果断决绝的一面。

机会如同潺潺流水,一旦错过便难以挽回。

倘若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可能会成为一生的遗憾,甚至失去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迅速权衡利弊,果断采取行动,紧紧把握住每一个可能改写命运的机会。


常言道:一叶扁舟随风荡,却能预知风浪情。

周密慎微能使我们在细节中寻求突破,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务实精神会让我们在工作中稳扎稳打,迈向成功的彼岸;而审时度势的果断,让我们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决策,抢占先机。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人才会在未来道路上,穿越风雨,攀登至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愿我们都能够兼具这三种特征,不畏挑战,勇于在变局中寻得机遇,和朋友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直到取得更大的成就。

来源:闻心品阁

相关推荐